专家
科室现状:
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山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特色临床专科,专注于解决耳鼻咽喉、头颈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颌面和颅底部器官的复杂和疑难病例,在疾病的诊治方面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有医护人员50余名,文卫平院长担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4人担任广东省专业技术协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成立多个亚专科,包括: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甲状腺专科、睡眠医学专科、临床听力中心、内窥镜中心、嗓音和前庭康复中心、助听器验配中心等。科室为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资质基地,并被授予丹麦国际听力公司的临床听力检测示范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耳鼻咽喉科)。现病区核定床位48张,可开放60张。
科室为中山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单位,为中山大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在临床方面,除了常规的耳鼻咽喉头颈和甲状腺手术以外,已开展多种先进或复杂的手术,如电子耳蜗植入、侧颅底肿瘤切除、面神经修复术、听力及听觉重建;经鼻内镜鼻颅底肿瘤手术、垂体瘤手术、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全鼻再造、耳廓再造、耳整形、多种OSAS/鼾症相关手术、面瘫的外科治疗、头颈肿瘤综合治疗和术后缺损重建及多种游离皮瓣修复、复杂/复发性甲状腺癌根治术、多种腔镜甲状腺手术(经口、经腋和耳后入路等)、颈-胸联合手术、甲状旁腺移植、显微血管和神经吻合、颈静脉球体瘤切除、经口咽后淋巴结清扫术、经口咽旁肿瘤手术等。
硬件方面,科室配有完善和先进的设备,包括:德卡CO2激光治疗仪、Storz超高清内窥镜系统、蔡司手术显微镜、Axon内窥镜系统、奥林巴斯内窥镜系统、美敦力动力系统、多导睡眠监测仪、嗓音测试系统、鼻阻力仪、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前庭肌源诱发电位仪和腔镜甲状腺器械等。拥有数字化的听力检测和评估平台与数据处理储存系统等。
学术任职方面,包括: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领军人才,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医药卫生大健康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头颈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甲状腺诊疗专委会 副主委等等。
2头颈甲状腺外科介绍
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头颈甲状腺外科 属于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普通外科的组成部分,综合头颈外科的优势,联合核医学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在疑难甲状腺肿瘤的诊治方面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有较高水平。实行“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集中优势,共同诊疗,以达到诊治效果的最优化效果。对于疑难性甲状腺疾病,尤其是复杂性或复发性甲状腺癌、晚期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有独特优势,治疗效果达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近期发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相关研究论文14篇,其中SCI 11篇,其中1篇被国际甲状腺(ATA)指南引用。
甲状腺外科主要诊疗范围:
复杂或复发性甲状腺癌规范化和个体化综合诊疗;
晚期甲状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
甲状腺肿瘤的分子影像学诊断和核素治疗;
甲状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全腔镜下甲状腺颈部手术;
难治性甲亢的综合治疗;
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疾病的治疗。
甲状腺中心优势特色:
1一站式服务优势:
甲状腺门诊的整合多个学科的优势,方便就诊患者;将甲状腺相关门诊进行空间和流程方面的整合,有助于集中专科优势、专家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治疗和诊治效率。对疑难、复杂或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多学科治疗优势。
2对疑难、复杂或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多学科治疗优势。
如头颈甲状腺外科的腔镜美容手术和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甲状腺癌疑难手术优势,核医学科的核素治疗和综合优势,多学科整合后综合治疗疑难甲状腺疾病的优势等。
3多学科联合诊治:
包括多学科MDT疑难病例会诊或门诊等,以患者为中心,集中各个专科优势,提高医疗质量,如头颈-胸科-核医学-内分泌,头颈-超声-病理-核医学等模式,不仅规范而且全面,更方便患者。
特色诊疗:
(1)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科室近5年来致力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综合诊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病区设有“腹膜癌病房”,是广东省抗癌协会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培训基地。科室年均开展腹腔肿瘤细胞减灭100余例,热灌注300余例,是国内最大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疗中心之一。科室每年多次开展腹膜转移相关论坛、手术直播和网络课程,连续举办有全国影响力的“华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论坛”、“广州消化道疾病周腹膜转移会场”、“守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学习班”等系列会议。科室主任王辉主任医师于2020年牵头在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成立了腹膜肿瘤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等技术的规范与普及。
围绕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方向,科室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人工智能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类器官药物筛选和新型生物材料等领域。牵头开展《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医学研究“1010”计划》等临床研究项目10余项,相关成果在Advanced Materials、Bioactive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Annals of Surgery、Bioengineering & Translational Medicine、Clinical Science、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Colorectal Diseas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
(2)放射性肠病
科室2018年起设立放射性肠病专科病房,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病区至今收治放射性肠病患者超过3000例/次,是国内收治放射性肠损伤病患者规模最大的团队,并成为中国首批被授予“中国放射性肠损伤诊疗中心”的病区之一。牵头制定了我国放射性肠损伤诊治的两个版本的专家共识,同时也是“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CRIIR)”的组长单位。病区创新性开展“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近侧扩大切除-天河术”、“放射性直肠损伤晚期并发症改良Parks术”、“放射性直肠损伤晚期并发症PE-Bacon术”、“出血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内镜下氩气凝固止血术”、“出血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技术”以及“重度出血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横结肠造口转流”等技术,相关成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其中,“出血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分度治疗方法”是本团队所获“201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内容之一。
(3)胃肠道间质瘤
科室致力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学科诊治,并获到CSCO-CGIN(胃肠间质瘤诊疗规范和创新协作网)推荐(广东省仅4家医院)。在科室临床资料数据库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胃肠道间质瘤单中心临床数据库,目前共收集患者800余例,在2018、2019连续两年获得求索-超级战队华南区冠军。
针对直肠来源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腹膜转移等疑难部位肿瘤,团队成员做了大量临床和科研工作,相关成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期刊发表,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科研实力:
在科研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等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等各级课题多项。科室成员获得: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称号。科室与多个国家或地区(包括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Texas等)在学术方面有交流合作。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研究成果被ATA国际指南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