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学影像科由院本部和北院区两个板块组成,分设放射科、介入专科、超声科和核医学科四个专科。涵盖了放射诊断、介入治疗、超声诊断及核医学专科所有影像学诊疗项目,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备较大影响力的以胃肠道肛门盆底为特色的综合医学影像诊疗中心。 


发展方向:医学影像科以结直肠癌精准影像诊断、分期及术前、术后“一 站式”综合影像学检查、肛瘘和肛周疾病精准诊断与评估、炎症性肠病 CTE 和 MRE 诊断与评估、便秘影像学检查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发展肺转移瘤介入治 疗、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等。

 

具体实施:

 

1、围绕医院的结直肠外科等国家重点学科,以结直肠肛门盆底特色专科,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积极参与“直肠癌联合门诊”、“炎症性肠病(IBD)诊疗小组”和“肛瘘诊疗小组”多学科 MDT 团队建设。着手筹建数字影像学实验室,建立基于云技术的胃肠肛门盆底影像学技术平台。

 

2、依托医院发展特色及现有的先进设备,开展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如动态 MR 排粪造影、CTE、MRE、类 PET 成像等,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 医疗服务质量。

 

3、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国内外聘请、引进、进修学习的办法,建立一 支与临床重点学科发展相适应、人才梯队合理、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队伍。本 专科目前拥有高级职称人员 9 人,其中放射科学术带头人周智洋教授、介入专 科学术带头人张波博士、超声科学术带头人文艳玲教授、核医学科学术带头人 胡平教授,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李晓娟副教授为本科特聘教授,从美国纽约回国 的刘政军副主任医师,均为医院近年引进的高端人才。

 

目标:以胃肠道肛门盆底综合影像学检查为特色,使专科整体的临床和科 研影像诊疗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资金投入情况:医院自筹经费共投入 1.7 亿元,先后购置了 640 层 CT、128层 CT、光纤 MR、PET-CT、DR、DSA、多台高档彩色超声成像仪等先进影像学设备。新型 PACS 系统已经完成。科研项目获政府投入约 300 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