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科室现状:
中医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设有中医科病区、门诊(中医科门诊、中医针灸专科门诊、中医脾胃专科门诊、中医生殖专科门诊)。科室医生共7人,包括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专科护士1人。是一支有着深厚中医底蕴和基础,中医特色鲜明、专科特点强、人员结构合理的队伍。
中医科立足于中山六院的胃肠道疾病优势,在继承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新技术、新手段的优势,将中医特色较好地与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利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方法解决胃肠肿瘤围手术期相关疾病(如肠梗阻、胃瘫、便秘等相关并发症)的诊治。同时和院内多个科室进行临床、科研、教学多方面合作,如针药治疗不孕不育方面与生殖中心有相关合作,针药治疗肛肠相关疾病与肛肠外科有相关合作。病区与门诊同时持续开展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雷火灸、中药热奄包疗法、中药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诊疗。近3年更着力开展六气针法、四时灸法、雷火灸疗法、穴位埋线、岐黄针疗法、揿针疗法、耳穴压豆等院级新技术项目,致力于为疾病诊疗提供全程中医特色管理。
科室研究方向:1.胃肠肿瘤术后相关针灸康复(如肠梗阻、胃瘫、便秘等相关并发症);2.消化道功能性病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胆疾病、呼吸性疾病、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等内科疾病;3.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妇科、生殖疾病;4.颈肩腰腿痛、颈源性头痛头晕、瘫痪的中医治疗;5.亚健康人群的调养;
特色诊疗新技术:
(1)开阖六气针法
开阖六气针法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发掘的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下,在全身随处根据三阴三阳开阖枢分六经,并根据所取得的病象,在相应六经进行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科室主任林景琳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针灸研究,熟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开阖六气针法的运用熟练流畅,将开阖六气针法引入我院,用于胃肠肿瘤围手术期前后相关病症、痛症、中风后遗症、脾胃病的治疗。该针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针刺治疗,是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特色疗法,其充分运用五运六气六经思维模式,执简驭繁,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疗效可靠,且起效迅捷,临床应用范围广,经临床反复验证,可重复性极强。
适应症:①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如肠梗阻、胃瘫、功能性便秘等;②脑卒中后遗症期如吞咽困难、肢体乏力等;③软组织病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④内科杂病。
(2)四时灸法
四时灸法,是中医科主任林景琳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顾植山教授发掘的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绘制的时空方位图,在全身随处根据三阴三阳开阖枢分六经,并根据辨证论治,顺应四时变化,在相应六经中运用灸法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科室主任林景琳长期从事针灸研究,熟读《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开创性将灸法运用于胃肠肿瘤围手术期前后相关病症、痛症、中风后遗症、脾胃病的治疗。该灸法已在我院中医针灸门诊得到广泛使用,该灸法充分运用五运六气思维模式,根据四时变化,执简驭繁,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且起效迅捷,临床应用范围广。适用于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如肠梗阻、胃瘫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脑卒中后遗症期如吞咽困难、肢体乏力等;筋骨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及各种内科杂病。
(3)拨筋通络疗法
“拨筋通络”疗法是通过运用手法、针法及其它有效方法,对患者异常的筋、骨、肌肉等组织结构进行整复,利用医患之间动作的配合带动人体组织间结构的自行调整,达到组织间的自然平衡、疏通气血、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疗法。技术负责人林景琳主任继承了罗有名老师的轻、稳、准、捷的技术风格,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技术的机理,贯穿了中医整体、动态、中和的观念,体现了传统手法与动态解剖相结合的特点。其理论建立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上,对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进行了病因病理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临床诊断、手法治疗、后期康复的标准。该疗法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痛症如:癌性疼痛,颈椎病、腰椎病变、膝性骨性关节炎,胃肠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胃肠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等。
(4)雷火灸疗法
雷火灸是一种创新型灸疗产品,是在古代雷火神针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气味芳香,火力猛、药力峻、渗透力强,根据治疗选择穴位不同可以发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温散寒邪、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燥湿、祛风止痒、通关利窍、散结止痛、清热抗炎、改善血循环、调节代谢、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中医科引进雷火灸配合针刺,用于治疗胃肠肿瘤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脑梗塞、脑梗塞后遗症期、面瘫、胸腰椎疾病等。
(5)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是指将可吸收的外科缝线置入于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调和气血的作用。
技术负责人赖鑫博士擅长运用该项疗法解决不孕症治疗:如卵巢功能低下、卵子质量低下引起的不孕症、反复移植实失败或复发性流产、多囊卵巢导致的肥胖症;胃肠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顽固便秘、腹泻、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等治疗。
(6)“通元调神”促排卵揿针疗法
揿针,又称为揿钉型皮内针 ,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 ,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本疗法是创新地将揿针用于不孕症的促排卵治疗中,以帮助卵泡发育、提高卵泡质量、改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最终提高妊娠率。技术负责人赖鑫博士是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的博士,运用该项疗法解决因卵子发育障碍、卵子质量低下、反复移植失败导致的不孕症,及患者患者因行IVF治疗时产生的焦虑、抑郁、失眠等不适。
(7) 岐黄针疗法
岐黄针疗法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授陈振虎教授创立的一种新型针灸疗法。岐黄针取法于古代九针,糅合了九针中圆针、员利针、长针的特点。是古代针具和现代工艺的有效结合下发明的新型针具,该针具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已申请专利,专利号:ZL201520271867),以 《黄帝内经》经筋理论及五刺法为思想指导,创立了岐黄针疗法。技术负责人赖鑫博士,师从广中医针灸学院院长唐纯志,跟诊岐黄针疗法创始人陈振虎教授学习7年余。该疗法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痛症如:癌性疼痛,颈椎病、腰椎病变、膝性骨性关节炎;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等;不孕症:卵子发育障碍、卵子质量低下导致的不孕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