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现状:
移植外科/小肠外科成立于2023年4月,是国内少有的主攻肠衰竭以及小肠复杂疾病的研究型外科诊疗中心,也是我国率先对小肠克罗恩病进行深入研究的手术团队之一。科室病房位于1号楼16楼B区,科室医生共5人,包括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在读研究生2名;16B护理团队共23人,包括护师19名、护士4名。
科室克罗恩病年手术量居全国前列,手术效果显著,术后再发率及再手术率极低。科室主要收治病种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复杂肠道狭窄、肠瘘、短肠综合征、造口高排量、小肠血管性疾病、胃肠道肿瘤、家族性息肉病等。常规开展的特色手术包括: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狭窄的腹腔镜微创治疗、术中联合内镜微创治疗小肠多发狭窄、IPAA、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等。本科室同时开展短肠综合征及复杂肠瘘的多学科治疗,深入搭建肠系膜血管嫁接吻合及小肠移植技术体系,可使肠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特色诊疗:
(1)克罗恩病外科手术治疗
克罗恩病是普外科手术中并发症率和复发率最高的“雷区”。科室团队长期从事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近5年完成克罗恩病复杂肠瘘及肠道狭窄手术近400台,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无一例术后III/IV并发症。科室注重克罗恩病的内外科协助治疗,在控制克罗恩病手术并发症风险、优化手术时机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术后内镜复发率控制在10%以下,受到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共同执笔撰写我国《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2)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IPAA手术
科室团队擅长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完成相关病种IPAA手术多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储袋-肛管吻合成功率接近100%,储袋-肛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远低于文献报道平均水平。
(3)肠系膜血管嫁接/吻合及小肠移植技术
科室团队对腹腔内肠系膜血管有较深入研究,熟练掌握显微血管吻合重建技术、移植血管获取技术,能解决:1)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结肠和小肠重要血管离断或损伤问题。通过血管的吻合重建,可避免切除因血管离断或损伤造成的缺血坏死肠管;2)IPAA手术中回肠系膜下拉长度不足者,可通过血管嫁接技术,延长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长度,从而完成系膜下拉及储袋-肛管吻合。本项技术在国内鲜有开展,其效益在于:1)使得患者尽可能保留结肠或小肠肠管,降低营养吸收障碍风险,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肠切除吻合潜在可能导致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而且能够减少手术耗材,例如肠吻合器的使用,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2)显著提高IPAA手术成功率,减少储袋-肛管吻合口瘘风险,实现保肛门保功能的就医目的。
在肠系膜血管吻合技术支撑下,团队已掌握小肠移植核心技术实施流程,可对侵犯肠系膜上血管的恶性肿瘤完成根治手术。后续还将开展异体小肠移植,以治疗肠衰竭和短肠综合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科研实力:
科室重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围绕临床主攻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科室负责人柯嘉主任医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近年来共发表SCI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