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现状:
运动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交叉的新型临床学科,主要针对运动损伤、老化退变、骨科术后、神经疾患引发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进行疾病诊断、评估、治疗、预防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过各种先进康复评估技术及康复治疗方法,治疗肢体疼痛、麻木、水肿等症状,改善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运动康复医学科目前医生7人,包括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助理医师各1名,规培医生3名;护理团队10人。
学科特色诊疗范畴:
1、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疼痛及周围韧带肌腱损伤、滑囊炎;
2、颈肩腰背部肌肉的慢性劳损、肌筋膜炎、颈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3、运动损伤所致骨关节扭伤、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
4、骨科术后关节肿痛及运动功能障碍,孕期及产后腰痛及骨盆问题;
5、外伤、手术、卡压和化疗后所致四肢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
6、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失眠、糖尿病足、肢体冰冷、麻木等感觉障碍。
学科特色诊疗技术:
1、肌骨超声可视化疼痛评估
可视化肌骨超声影像实现对疼痛病灶定性、定位精准评估,检查无放射性、患者无需特别准备、预约快、对微小病灶有优势。
2、超声影像引导精准疼痛注射技术
在超声影像引导精准定位注射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和神经损伤疾病,用药量小、安全、疗效好。
2、超声影像引导神经水分离技术
可有效缓解肢体麻木、疼痛、肿胀和乏力,起到神经营养及改善功能的作用。属现代康复诊疗高新技术,我科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3、浓葡萄糖增生疗法
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缓解疼痛。用于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膝骨关节炎、跟腱炎、颈/腰椎病、肌筋膜炎等。
4、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
PRP有修复、调整炎症反应等作用,属再生医疗范畴。适用于运动、创伤引起的肌腱、韧带不完全撕裂、骨关节退行性变和术后神经损伤。
5、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
适用于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肢体痉挛等肌张力障碍性疾病; 环咽肌失迟缓、流涎等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适用于顽固性骨关节疼痛、顽固性肌筋膜炎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6、超声可视化引导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术
通过等离子射频设备电流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支配关节滑膜的痛觉神经支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和神经炎症,是一种非药物的微创操作治疗方法,适用于不愿手术或者不愿使用药物的颈腰椎疼痛和神经痛患者。
学科荣誉和科研实力
广东省临床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培训基地、国家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肌骨康复专委会副主委单位。
学科致力于肌骨超声影像技术、肌骨疼痛和神经损伤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0余篇。主持包括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院级科研基金在内的6项科研课题,参编专著、指南和共识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