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怎么了,怎么了?”日前,在广州地铁一号线杨箕地铁站站内,一名约 40 岁男乘客突发心脏骤停并晕倒失去意识。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医生陈
喜杰恰好在杨箕站,他听到地铁工作人员大声呼叫晕倒的乘客,赶紧上前查看,表明医生身份后,便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紧急救援。
8:40,一名 40 岁男性乘客倒地,眼球上翻。陈喜杰轻拍双肩呼喊试图唤醒乘客,乘客无任何反应,进一步触摸颈动脉无搏动、心脏搏动消失,双上肢冰凉,此时陈喜杰判断患者脉搏、呼吸停止,立
即开始心肺复苏。与此同时,他请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 120 救护
车,准备简易呼吸球囊、AED、联系家属,并请工作人员查看乘客书包,有无相关信息提示既往疾病史及随身急救药品。
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陈喜杰开始实施循环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期间反复判断乘客神智及心跳、脉搏恢复情况。待 AED 到位后,陈喜杰指导工作人员给乘客贴上电极片,调至监护档,AED 提示患者室颤,充电后予电除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经过 4~5 个循环后,120 医护人员也已到达现场,陈喜杰在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给 120
医护人员交代乘客事发经过。
经开通静脉通道,静推肾上腺素两次,反复心肺复苏后,乘客恢
复自主呼吸,血压 108/80mmHg,
但并未恢复意识,整个抢救过程约
25 分钟。随后,陈喜杰又协助医护人员将乘客转运至 120 救护车上,才安心返回医院。
陈喜杰表示,心肺复苏的全民科普很有必要。同时,天气炎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不要咬牙坚持,特别是当感觉胸前区不适、呼吸困难等。陈喜杰呼吁,大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