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授业,医道绵长;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十几年来,中山六院的“园丁”们始终躬耕于医教研一线,他们以培养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质效、传承医者仁心为己任,为六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不竭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今年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为激发我院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发挥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动我院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特推出教师节师者风采宣传专栏,一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中山大学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们的风采!
刘梦娴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
名师简介
刘梦娴,医学硕士,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所获荣誉:
2022年中山大学第十六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儿科组特等奖
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学工作优秀个人、优秀临床带教老师
2020年在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分会举办的“医学科普短视频大赛”中获得新生儿专业组专业科普奖
医疗专长:
熟悉儿科呼吸及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对较小胎龄早产儿(<28周)及危重症新生儿、试管婴儿有丰富的救治经验。
从爱身边人到爱更多人
从仰望良师到成为良师
谈起为何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刘梦娴总是会想起奶奶患冠心病发病时全家人陷入混乱的状态,那种惊慌无措、沮丧深深刻在心底。也是从那时起,她萌生了学医的想法,“至少让亲朋好友在需要的时候,不会像我当年一样恐慌”。从医多年后,高中时期青涩简单的想法悄然转变为“尽量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
刘梦娴2011年本科毕业于南华大学,同年考入中山大学,选择儿科学专业继续学习,于2014年获得中山大学儿科学硕士学位,之后一直在临床工作至今,参与并完成多例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
对于教学工作,刘梦娴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教师的准确定位。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在每个阶段的临床学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她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是帮助医学生适应身份和转变心态的催化剂,是能够生动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引路人,更是医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最初标杆。而刘梦娴也始终这样要求自己。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研究生徐思承谈道:“无论是病例讨论,还是小讲课,抑或是平日的查房,梦娴老师都给予我们许多帮助!精于医术,诚载仁心,就是对梦娴老师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深刻凝练。”
用足患者服务绣花功夫
坚持学思践悟融会贯通
刘梦娴谈到,医生最基本的就是做好医疗工作,平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我个人认为临床医疗工作最关键的点是用心,想患者之所想”,这是刘梦娴对做好临床工作的诠释。她说,儿科会针对高危新生儿做个体化的出院指导、随访计划,并安排专人进行出院前护理指导;推出一系列出院宣教,还为此设立了相应的随访门诊,建立患者管理微信群,方便出院后家长跟医务人员保持联系,保证患儿出院后整体病情恢复的序贯性。她表示,在儿科工作的这些年收到许多患儿家长的好评,甚至不少外地患儿家长在孩子长大后患病时还选择回到六院就诊。
对于教学工作,刘梦娴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保持与时俱进很重要,就像我们的教学大纲会更新一样,作为一名临床教师,教学方式也要保持与时代同步。”她说,与时俱进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更新,更要注意结合临床热点、社会新闻,选择恰当而有代表性的临床新案例来呈现相关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向学生传达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个问题精研深析
一堂好课精雕细磨
“在比赛前,我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实习同学,那我希望在病例讨论中收获什么呢?”刘梦娴带着这样的换位思考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病例挑选和设计。正是这份同理心,让刘梦娴在中山大学第十六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摘得特等奖。她梳理了“三步走”的备赛小锦囊:
首先,选择的病例一定要有充分的教学性及代表性。例如,她在诸多新生儿疾病中挑选了新生儿黄疸病例,因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病理性黄疸病因众多,讨论空间大、典型性强。在积累病例方面,她建议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要注意筛选、收集和整理,发掘适合教学的临床病例。
探讨病因的过程就像侦探断案,充满了趣味和挑战。她善于运用看似简单、常见的病例来调动大家的临床思维,逐步厘清脉络,帮助大家将书本知识同临床工作快速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加强临床实操的可行性。
第二,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工。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是许多考试中都会出现的知识点,然而其文字枯燥内容多,快速记忆压力大。对此,刘梦娴用提取六字要义——“早、高、快、长、复、结”,每个字都是对一条诊断标准的总结:
1、起病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数值高:TBIL已达相应光疗标准,或超Bhutani曲线P95
3、增长快:胆红素上升>5mg/(dl.d)或0.5mg/(dl.h)
4、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黄疸退而复现
6、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简洁的六字总结便于识记,还能记得更牢,有利于临床快速判断。
第三,把握好病例讨论中教师参与的尺度。在初赛和院内赛中,刘梦娴和团队尝试过各种参与度的呈现,早期或是老师发言过多,病例讨论变得过于接近小讲课;或是同学发言过多,显得教师控场能力不足。经过多次复盘总结,刘梦娴确定了一个原则:实习同学才是病例讨论的主角。教师更多是在讨论过程中穿针引线,既不能过于沉默,也不能滔滔不绝,适时穿插一些提问甚至故意“引战”来引导大家思考及讨论,以期呈现出一场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既发散又不混乱的讨论。
最后,设法调动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备赛本身是漫长而辛苦的,如何确保每次讨论都能顺利保持参赛同学的热情、吸引评委以及观众的兴趣?从病例的标题设计开始,她就决定“不走寻常路”:以趣味性强的题目作为开场,既能立刻吸引参赛同学,又能让已经出现观赛疲劳的评委和观众感觉耳目一新;讨论过程中,适时加入简洁有趣的图片、临床案例或者思维导图,有目的地抛出问题,甚至故意给出一些陷阱似的线索,让同学们始终保持热情和“警惕”。
对医学生的寄语:
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好奇心、敬畏心和同理心,才能保持学医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