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振宇:援疆,把优质理念和先进诊疗技术留在喀什
医院动态
阅读:

“一年里,能帮助当地医生解决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把优质的诊疗理念和先进的诊疗技术留在喀什,这是援疆最大的意义。”5月12日,鲜振宇已经回到广州,但说起一年的援疆经历,他还沉浸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喀地一院”)帮扶的氛围中,“援疆,结识了当地的医护人员朋友,也与援疆医疗队成员结下了深厚友谊,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2023年4月,我院结直肠外科鲜振宇主治医师作为广东省第十批“组团式”医疗援疆队的一员,来到喀地一院,担任肛肠外科副主任,开展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

这一年里,鲜振宇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在喀地一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了不少肛肠外科的疑难杂症,受邀为疑难危重患者会诊和手术,足迹遍布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北疆,通过专科化培训,理论授课及手术带教,提升当地医院肛肠外科诊疗水平,把优质诊疗理念和先进诊疗技术留在喀什,造福喀什地区各族群众。

机场直奔手术室,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鲜振宇曾到有“美国结直肠外科医生摇篮”之称的明尼苏达大学医院和梅奥诊所访问学习,是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的肛肠科医生之一,参与制定了《直肠脱垂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在结直肠肛门及盆底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2023年4月底,鲜振宇来到喀地一院后不久,就接到了一例特殊的会诊邀请。患者是一名50多岁的男性,在乌鲁木齐某医院进行两次手术后仍出现感染性休克,若不尽快彻底引流手术,患者极有可能死亡。当地医院组织全院讨论后决定外请专家会诊。得知鲜振宇在喀什援疆,当地医院试着联系他。

鲜振宇详细查看对方医院发来的影像片后,发现患者患上了一种叫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NSTI)的疾病,从会阴到盆腔再到胸腹壁深部的广泛区域都出现了软组织坏死和感染,患者身体本身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细菌培养基,若不及时彻底进行引流手术,死亡率可高达50%,这也属于肛肠科疑难重症,手术的难点在于盆腔深部脓肿的开放引流。

但结合患者情况看,鲜振宇认为患者仍有手术机会,且治愈的希望较大,当晚便赶赴乌鲁木齐,凌晨从机场直奔手术室。经历了5小时的手术后,患者当天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后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患者顺利康复出院。自那以后,这家医院肛肠科遇到疑难病例都会发给鲜振宇,与他讨论方案。

手把手专科化培训,

提高团队临床技能水平

深入科室临床工作,鲜振宇发现科室医生阅片基础薄弱,而阅片恰恰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为此,鲜振宇带领科室医生一起阅片,边看边讲解,逐步提高科室医生阅片能力,并要求科室医生阅片后要在头脑中形成病变和周围器官、组织的3D图像,才能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在手术中做到心中有数不迷茫。遇到一些复杂的病例,鲜振宇会前往放射科,跟放射科医生一起讨论,以期在手术前达到对患者病情的精准评估。

科室经常会收治一些在外院接受过多次肛瘘手术仍复发的患者,有些患者的肛门功能已经严重受损,针对这类患者鲜振宇特别强调要进行科学的评估,排除一些特殊原因引起的复发,术前掌握患者病情的全貌,才能制定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案,在避免者病情复发的同时又保留其功能。在鲜振宇的带领下,科室收治的初次手术的复杂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均无明显改变,肛瘘的复发率也大幅下降。


除了提升团队临床技能外,鲜振宇还带来了先进的诊疗技术。这一年中,他开展了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腹腔镜联合经骶入路巨大骶前囊肿切除术、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高位复杂性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等新技术、新项目共9个大项,为南疆地区不少疑难复杂肛肠疾病患者解决了难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中山医”优质医疗服务。


南疆地区直肠脱垂高发,而手术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手段,其手术方式分为经会阴手术和经腹手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还是经会阴手术,但经会阴手术复发率可以高达40%,经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复发率不到10%。为此,鲜振宇通过理论授课及手术带教,脚踏实地的推广这一术式,并举办了面向全国的两场手术直播,在提升喀地一院的知名度的同时,也向全国的同行展示了喀地一院肛肠外科的精神风貌。到鲜振宇结束援疆时,喀地一院的高年资外科医生已能独立开展包括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在内的各种肛肠外科新技术。


除了在科里教学,鲜振宇也参与喀地一院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及见习带教,将知识留在当地。科研方面,他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提出要联合后方医院合作开展科研活动。今年已联合申报自治区级科研课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期望在科研“实战”中,喀地一院的医生能更快地积累经验,最终形成自己成熟的科研团队。

会诊基层疑难危重患者,

足迹遍布整个南疆

喀地一院作为南疆地区医疗的龙头,承担着南疆地区疑难重症终点站的角色,鲜振宇到岗后就把这份责任扛在了肩上,努力用自己的技术救治当地疑难危重患者。



期间,鲜振宇接收了来自各县医院的复杂病例,和团队成功救治了多名危急症患者。一名18岁女学生在当地县医院接受肠扭转手术后出现肠梗阻、反复高热,体温达40度。当地医院立即联系鲜振宇,希望转入喀地一院。鲜振宇得知患者情况后,果断决定收入院,并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后,鲜振宇发现患者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高烧,并出现心率快、血压低,提示患者存在腹腔感染、出血,并已有休克的表现,若不手术极有可能死亡。鲜振宇当机立断,半夜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大量出血,肠道有两处坏死穿孔,肠壁水肿、粘连严重,原来患者是出现了胃肠外科最棘手的问题——肠漏,造瘘转流是避免肠漏引起腹腔感染的确切治疗手段,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造瘘已无可能,于是决定在经肠道穿孔处和腹腔放置6根引流管引流,术后每天大量生理盐水循环冲洗,以期为患者争取最后一线希望。患者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在住院期间,鲜振宇带领科室医生每天去查看患者至少两次,时刻紧盯患者病情,并反复叮嘱主管的医生护士治疗核心要点。期间,鲜振宇的老师任东林教授来喀什学术交流,鲜振宇特地请任教授查看患者,并给出治疗的指导意见。经过鲜振宇与喀地一院团队的精心照顾,在当时看来生存希望渺茫的患者在住院1个多月后终顺利出院,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鲜振宇也经常受邀去县级医院会诊、手术,近如疏附县,远至叶城县,甚至附近的和田地区,足迹遍及整个南疆。




一年援疆虽然已结束,但鲜振宇的心还惦记着喀什,“援疆的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很多年以后我都会不断地提起在那里的时光,想念那里的人、事物、风景。只要喀什有需要,我都会义不容辞。”鲜振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