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琼玉:到喀什,积极推进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诊疗技术!
医院动态
阅读:

“援疆是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这是组织和医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一年援疆之期告一段落,但说起援疆,胡琼玉依然激情满满,“新疆地大物博,与广东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和民俗文化,还有热情好客的各族老百姓,有付出也有收获,来援疆很值得。”


2023年4月,我院手术麻醉中心麻醉科胡琼玉主治医师,作为“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员奔赴新疆,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喀地一院”)麻醉科担任副主任。

一年间,胡琼玉带着“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开始了一年的援疆工作。这一年,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开展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技术,为喀什各民族患者减轻疼痛;他精心挑选麻醉科青年人才,在科室内建立科研小团队,打造更好的科研和教学氛围;他深入基层,调研了喀什地区各县医院麻醉学科建设,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这一年,胡琼玉不是坚守在医院,就是在去基层医院调研的路上,路途中看到新疆大地上迥异于中原的壮美风景,还有各民族同胞初见时那一张张质朴热烈的笑脸……他说,自己此次援疆的意义,就藏在这些惊鸿一瞥的美好瞬间里。

积极“输血”,传授新理念新技术


为了保证援疆的持续性和高质量,胡琼玉到院后,就迅速投入工作。他积极参与麻醉科的建设与管理,强化规范诊疗流程,保障麻醉医疗安全,协助当地医院科室积极开展新项目、新业务,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科学治疗方法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

在医院,胡琼玉积极推动实施以患者为核心,推动围术期舒适化医疗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喀地一院完成了南疆首例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手术。当时,一名51岁男性患者被确诊为胃癌,需要手术治疗。但患者害怕疼痛,术前整晚睡不着、吃不下,情绪低落、焦虑。得知患者情况后,胡琼玉决定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完成手术。

▲图丨走出手术室,患者及其家属脸上洋溢着笑容对我院援疆专家及医护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围手术期医疗措施为主要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应激反应、缩短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恢复为目的的全新康复诊疗理念。”术中,胡琼玉指导麻醉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全面安全的麻醉,3小时内成功切除了患者的病灶部位。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下床活动,清醒走出手术室大门。

“在此之后,我们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又完成了腹腔镜下的直肠悬吊固定术,术后第二天患者便康复出院。”胡琼玉说。通过多次展示围术期的多模式镇痛诊疗,将麻醉学科热点理念带到喀什。

此外,在胡琼玉的建议下,医院采购了新设备,加上他的大力支持,让全院顺利开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手术精准定位,控制有效施麻范围,不仅提高了患者手术安全性,而且填补了医院这一技术空白。


“目前,我们的神经阻滞麻醉在创伤骨科、关节骨科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麻醉科住院医师阿依妮娅孜·艾麦提说,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手术,让原本需要几个小时的手术治疗压缩至几分钟,不仅使用药物少,麻醉更安全,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诊疗费用,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坚持“造血” ,帮助新生力量成长为骨干人才

在胡琼玉看来,手把手、耐心细致地为科室医护人员传授围术期管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是在不断地“输血”,“援助和帮扶,重点在于智力支持,不光‘输血’,更要‘造血’。”胡琼玉说,培养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每一个援疆专家的使命。


担任麻醉科副主任后,胡琼玉在科里加强围术期监护和麻醉管理,提高麻醉期间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多次参与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除了提供技术指导,填补多项技术空白,还通过在科研和教学培训等方面的言传身教,着力对科室年轻医生进行指导,促使这些新生力量能够较快成长为骨干人才,落实传、帮、带。

为了促进喀地一院麻醉学科发展,胡琼玉从医院和科室实际出发,制定了详尽的帮带计划,第一步便是划分亚专业组,妇科组、心胸外科组、小儿组、产科组、骨科组……

“分组,一方面是让大家对某个专业领域更加精益求精,而最重要的,是让大家对临床科研思维打下基础。”胡琼玉从医疗、科研、教学等多方面综合培养麻醉科医护人员,并把自己的先进理念、技术要领传授给麻醉科年轻业务骨干,组织大家学习专业指南、阅读科学文献、交流科研方法及技术,助力提升年轻医师科研能力。


“胡主任带着我们一起学习分析文献,每周都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开展临床小讲课、科研系列讲座,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先进经验同步带到我院。”说起导师胡琼玉,徒弟阿依妮娅孜·艾麦提满是感激与敬佩,“他很年轻,也很懂我们年轻人的心理,总是鼓励和支持我们年轻医生要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在阿依妮娅孜·艾麦提等年轻同事们看来,胡琼玉既是老师也是朋友。“他不仅懂我们,还善于倾听,很多时候我们年轻医护人员都喜欢跟他沟通,解决了大家工作中的不少疑惑。”阿依妮娅孜·艾麦提说,虽然自己在医院工作不到两年,但在胡琼玉的指导下,进步非常快,“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优秀的导师。”

推广“分娩镇痛”技术

让基层更多孕产妇受益

作为综合实力位居全疆第三、喀什地区医疗行业龙头,喀地一院还承担着推动喀什地区12县市医院的发展的重任,到岗后胡琼玉也主动挑起这把“担子”。


日常周末,只要医院里不见胡琼玉的身影,他一定是在去12县市的路上。“一方面,我们援疆医疗队经常下基层义诊,另外,我还有个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手术患者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利用项目到基层医院推广,基层医院有需要,我可以去现场指导或是提供帮助。”


到基层医院开展“分娩镇痛”技术,就是胡琼玉这个项目的推广内容。“分娩镇痛,可降低产妇分娩痛苦,提升妇女生育意愿,通过这项技术让更多生育女性受益。”为此,这一年中胡琼玉多次前往基层医院开展“分娩镇痛”技术推广工作。

在前期的交流中,胡琼玉就了解到喀什地区叶城县产妇大多选择顺产分娩,对“分娩镇痛”需求较大。一个月前,在叶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及产科的邀请下,胡琼玉带队前往该院,进行现场授课及技术指导等活动。授课结束后,正巧一位初产妇走进产房。经产科严谨评估,初步确定这位待产妇可以顺产,而这名孕妇也提出了“分娩镇痛”需求。

得知情况后,胡琼玉立即前往产房,仔细察看患者情况后,亲自实施了“分娩镇痛”。在叶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及产科的协助下,全过程非常顺利进行,产妇也没有了刚进产房时剧烈的疼痛感,舒舒服服地躺着聊天并在几小时后自然分娩一女婴。

“多次指导后,叶城县人民医院已经能独立实施‘分娩镇痛’技术了,当地孕产妇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胡琼玉说,通过援疆,把广东的优质诊疗技术和经验留在喀什,提升喀什地区医疗卫生诊疗水平,便是援疆的意义所在。


一年援疆之旅画上了句号,但胡琼玉还把加强当地医院人才队伍培养、提升科研能力的问题挂在心头。他说,一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只要喀什需要我,不管距离多远,都会竭尽所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