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志愿分享
阅读:

这个假期,作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预见习的医学生,我有幸在预见习之后通过申请与面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平台,我觉得自己有了不一样改变。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心灵变得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

        这里有责任、有感动、有收获、有快乐,而更多的还是一种追求和使命。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文明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

        在作为志愿者服务期间,我参加了三个活动:社区义诊,“爱耳日”系列活动,“造口”护理讲座协助。

        在社区义诊活动中,我主要的工作是负责维持秩序,登记病人的血糖数据的工作。通过一个小时的准备,9点钟正式开始服务。义诊开始不一会儿,就吸引了许多退休老人过来测血糖,看得出来,现代人越来越懂得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了。义诊过程中,不停地有人重复问:“刚吃了早餐能测血糖吗?”,“血糖值多少才是正常的?”,“什么时候才能知道结果?”,“我的血糖值是XX,正常吗?”因为参加测量的通常是老年人,也大多数都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我就需要帮助护士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地重复相同的答案。因为测血糖的人很多,我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不一会儿,嗓子就哑了。后来,我还了解到,有些护士姐姐刚交完班就过来做志愿者了,连早餐都没吃,在服务的过程中有眩晕之感,但是她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始终耐心地为社区居民们服务,实在难得。不过,当我们看见老人们听到自己血糖正常的那一刻非常开心的笑容,都觉得非常欣慰。

        在“爱耳日”系列活动中,我做的主要是导诊的工作。因为患者多数有听力障碍,需要志愿者的陪同。其中有个病人是盯聍栓塞,我陪同他挂号、就诊、治疗结束就已经到中午吃饭时间了。他对他听力的恢复表示非常开心,并非常感谢我一路的陪同,还十分抱歉地跟我说:“麻烦你了,你现在饭都没有吃呢,快去吃饭吧。”其实,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年纪大了,听力下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佩戴助听器。虽然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治疗,但是他们也对我们的服务表示非常感谢,这让我非常的感动。相信有了志愿者的耐心陪伴,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关爱。

        讲座协助,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记录到达人员的基本情况,并给参加活动的派发礼品。这项工作还是比较简单的,我和一个护士姐姐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就开始听这个讲座。这个讲座主要的内容是:“造口”术后护理。在预见习期间,我正好是在结直肠肛门外科(外三科)进行预见习,那时候只是了解到“造口”这一手术治疗方法。而参加了这个讲座之后,我又了解到了造口术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有肠造口患者100万人,并每年以10万人递增。造口护理是一种特殊护理,主要是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造口术后如果病人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手术便失去意义。在讲座中,有患者会向我们咨询与造口护理相关的知识,比如:造口袋大概多少钱?礼品中的那把剪刀是用来干什么的?因为我是刚刚迈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所以这些知识都不了解,还好旁边的护士姐姐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帮我作出解释。这次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志愿者服务能奉献自己,又能了解到与医学相关的有关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我了解到,作为一个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更应该了解一些边缘知识(医疗器材价格,质量等等)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其实,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志愿者的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

        我很荣幸能成为以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不求回报为宗旨的这样一个团队的成员之一。即使我的能力仍有限,但一颗关爱之心不会磨灭,我将尽全力伸出双手去帮助、关心患者。哪怕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次弯腰都能为社会公益、慈善、福利事业、社会生态环保及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