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国内首例巨大胰十二指肠周围血管瘤切除术获得成功
媒体报道
阅读:

本报记者 杨颖 通讯员 简文杨


病情回顾:


患者阿成反复黑便,便血长达半月余的阿成脸色苍白,每日排暗红色血便400-600毫升,每天都要输同型浓缩红细胞2U-4U及血浆400毫升,方能维持正常的血压和脉搏。在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腹膜后肿物侵犯十二指肠并十二指肠出血”,场景检查提示他的十二指肠降部有肿物,出现肠壁渗血。CT片显示患者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当地医院认为阿成上消化道出血无法控制、失血量巨大,每日输血难以保证,肿瘤无法切除,建议放弃治疗。


病友问诊:阿成带着一丝希望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接诊医生汪建平教授接诊后并判断,阿成所患原来为一种极为罕见的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根据病情的表现来看,患者出现消化道大量出血及止不住的血便等症状实则为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壁所致,如果肿瘤不切除则出血无法控制,阿成生命也难保。但是如果完整切除肿瘤,所带来的后果则是肠系膜上的血管难以保留、全部小肠及回肠部肠段也将离断。


手术现场:为治疗和缓解阿成的病情,汪建平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决定采用完整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及肠系膜根部肿瘤,然后行Whipple+小肠系膜血管重建术式,保留了必须长度的小肠维持阿成生存需要。同时为了尽量节约有效小肠肠段,他们大胆尝试,在国内首次用改变经典的小肠胰腺袖套温和为近端胃胰体端侧温和。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完全离断后,再用小肠襻血管重建为小肠系膜动静脉分别于肝动脉、门静脉吻合。
   
 术后疗效:运用巨大胰十二指肠周围血管瘤切除术的方式为患者小肠血管重建后,患者术后小肠壁血运回复较好,术后生命体征总体平稳,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医生的话:阿成患有的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极为罕见,在国内也仅有10例报道,而且临床症状均为腹痛,无便血及黑便,并未危及生命。像阿成这样,病灶已经侵犯胰头十二指肠,范围之广、致持续大量十二指肠出血危及生命尚属首例。


病友的话:“现在我不需输血,血红蛋白就能达到正常的水平,而且也解除了黑便、血便的烦恼,‘就像获得新生。’”阿成大声的说。


名词解释:


海绵状淋巴管瘤:是由原始淋巴管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物,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属于错构瘤性质,是肿瘤和畸形之间交接性病变。该病多见于儿童,一般不自行消退,但病程缓慢。发生部位以头颈部为多,主要表现为可压缩性的皮内或皮下的囊性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