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如何让机器人“洋”医生本土化?广东医生打算这样做
媒体报道
阅读:


中山六院正式启动胃肠疾病人工智能医学中心,让人工智能对接临床诊疗,实现个体化胃肠道肿瘤治疗方案的推荐

文/图 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机器人医生目前大多数还是临床医生的“助手”,如何让它们更靠谱,是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都希望解决的问题。

5月2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正式启动“沃森胃肠疾病人工智能医学中心”,将对接人工智能与临床诊疗,通过机器学习与算法,实现个体化胃肠道肿瘤治疗方案的推荐。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五区主任吴小剑教授介绍,人工智能医疗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实用性还达不到老百姓的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

据介绍,由IBM公司制作命名的沃森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一套癌症辅助诊疗系统,通过计算机训练学习与算法,提供癌症治疗的建议方案。

吴小剑介绍,研究团队将在病人允许的情况下,让沃森参与观摩部分病人的诊治,通过输入真实临床病例的治疗数据,优化机器人医生所提供的胃肠肿瘤治疗方案,让其适应国内患者的治疗习惯,提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

吴小剑表示,目前该系统所拥有的大数据和遵循的诊疗规范都是美国的,由于生活习惯、消费水平、治疗习惯、疾病本身特点等多种不同,沃森机器人需要更大程度地适应中国患者的情况。

“我们不会改变它的治疗原则,但会帮助它更加优化、‘本土化’。”吴小剑打了个比方,“就像是一支已经接受了规范训练的队伍,研究人员们对它再做调整、优化,让他们适应本土化的战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