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首届中国“十佳消化道临床研究”发布
媒体报道
阅读:

第五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在穗举行

 

首届中国“十佳消化道临床研究”发布

 

医生做完手术就足够了么?对于一群有追求的广州医生来说,这远远不够,如何让手术变得更有意义,提供研究的价值,成为了医生努力的方向,临床研究开始得到重视。昨日(11月10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与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主办的“第五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会议进入主会场环节,首届中国“十佳消化道临床研究”正式发布。本次入选的10项临床研究是近两年我国完成的高质量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包括内科、外科、影像等多个学科,涵盖了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多个病种。

据介绍,该评选活动两年一届,此次评选的范围为2017-2018年度完成(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或国内外学术会议口头报告)的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并不局限于RCT研究)。整个评选过程经过了广泛收集、编辑初筛、三本杂志共150名编委投票等三个环节,最终严格按照同行评议的得票数遴选这“十佳”临床研究。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胡品津教授介绍到,本次评选,入选研究多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为临床重大问题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不仅能较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有的甚至有望变革现有的临床诊治策略。比如他此次获奖的一项关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基因的研究,就成为2018中国炎症性肠病指南新增推荐意见—“用药前检测NUDT15基因型”的重要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中国IBD人群巯嘌呤类药物个体化用药提供较高级别的临床证据。

“医生做完手术是不是就足够了呢?如何让手术变得更有意义,提供研究的价值?”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教授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临床医生开始逐步关注临床实际问题,并能够通过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去尝试解决临床问题,“我们和牛津大学学者交流发现,国外的评价以患者结果为导向,我相信中国也会逐步过渡到这一个阶段,以病人为对象,科学地研究、统计、分析,得到临床研究的突破,对于医学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炎症性肠病等在内的消化道疾病越来越高发,以中山六院为例, 2017年共收治直肠癌手术患者2470多例, 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目就已经达到了1800多例。这些病例对于临床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首届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经右胸对比经左胸入路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鳞癌——前瞻性随机开放研究的3年生存结果

通讯作者:陈海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第一作者:李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这项研究证实了扩大范围淋巴结清扫能够减少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生存;为我国食管鳞癌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2、术前放化疗并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傅剑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第一作者:杨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结果证实了术前放化疗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预后,其成果已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腹腔镜对比开腹远端胃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治疗进展期胃癌——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李国新  南方医院

第一作者:胡彦锋  南方医院

来自14个中心的15名外科专家合作参研,研究结果在国际权威期刊JCO发表,以高级别循证研究证据在全球首次证实了微创外科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4、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影像组学分析

通讯作者:孙应实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第一作者:张晓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本研究应用影像组学方法建立了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术前MR预测模型,具备临床应用潜力和价值。



 

5、改良FOLFOX6加或不加放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汪建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第一作者:邓艳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研究探索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新模式,结果表明,FOLFOX联合放疗能够显著提高pCR率,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更高的保肛机率。长期的随访结果表明,单纯新辅助化疗 3年生存与标准治疗相当,有可能取代放化疗。



 

6、VEGFR抑制剂呋喹替尼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双盲、III期研究(FRESCO研究)

通讯作者:秦叔逵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第一作者:李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一项设计严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符合国际规范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这标志着我国肿瘤学临床研究质量和科研水平获得了国际认可,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将会直接获益。



 

7、比较改良的XELIRI方案联合/不联合贝伐珠单抗与FOLFIRI方案联合/不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的国际多中心、非劣设计、随机对照III期研究

第一作者:徐瑞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改良的XELIRI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具有缩短住院周期及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一系列积极的社会意义。



 

8、TAS-102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亚洲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III期临床试验

通讯作者:李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第一作者:徐建明 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 

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现有的三线标准治疗方案疗效有限。口服TAS-102可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便利的新选择。



 

9、用药前检测NUDT 15 R139C基因型对减少硫唑嘌呤相关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前瞻、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通讯作者:高翔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第一作者:晁康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该研究结果已成为2018中国炎症性肠病指南新增推荐意见—“用药前检测NUDT15基因型”的重要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中国IBD人群巯嘌呤类药物个体化用药提供较高级别的临床证据。



 

10、肠道微生物及其血清代谢物在肥胖症患者及减肥干预后的改变

通讯作者:王卫庆  瑞金医院

第一作者:刘瑞欣  瑞金医院

该研究首次揭示中国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现一个能抑制肥胖的肠道微生物-多形拟杆菌,并阐述了其对代谢物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简文杨、李饶尧、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