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实习生林俐利通讯员简文杨 李饶尧 婴幼儿患病,本就是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更不用说做手术,因为他们的生理功能与成人差别很大,可操作空间却又很小,可谓难上加难。
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成功为一个未满两个月大,却不幸患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小宝宝,实施了手术,手术如同在“钢丝绳上跳芭蕾舞”。
如何为这么小的宝宝做手术?
只有57天大的特殊患者
“宝宝左肾积水在不断增加,为保存现有肾功能,并避免对其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需要尽快手术”,中山六院泌尿外科专家介绍了这个仅仅出生57天小宝宝的病情:患儿妈妈其实在孕前体检就发现胎儿有左肾积液的情况,由于未到分娩未能处理,到中山六院就诊后,经进一步确诊为左侧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左肾积水,左肾功能受损,手术治疗是唯一途径。
术前CT见左肾积水
对于小婴儿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山六院泌尿外科专家介绍,其实麻醉专家才是主角。在该院麻醉科靳三庆主任的指导下,确定了2018年11月2日进行手术。
移床
【手术过程】
器械设备 要用“特殊款”
出生仅仅57天,体重几乎只有成人十分之一的小宝宝,血管、气管都是极细小而稚嫩的,有些对成人而言微不足道的外界刺激,对于这样小小的人儿而言,却都可能是重重的打击,因此,为婴儿施行麻醉术风险极高,对麻醉医师是严峻的考验。
所有的器械、设备,都必须使用“特殊款”,操作起来都需要极其轻柔与细致。术中的各项管理,也需要更加精密的计算,真正做到精确无误,容不得丝毫马虎,每一步都无异于钢丝绳上面跳芭蕾舞。
术前准备
麻醉过五关斩六将
手术麻醉的第一步,需要对小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但是,婴儿的口腔空间和解剖结构复杂于成人,娇嫩的气管粘膜经不起多次的刺激,这就要求麻醉医师以更加轻柔的动作,一步到位将导管送到准确的位置。
这是极度考验耐心和技术的紧张时刻,所有人都不禁屏住了呼吸,仿佛怕空气中细小的波动也会惊扰到插管的过程。
一步到位的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后的静脉穿刺环节,因小宝宝血管很细且管位置深,为了减少穿刺损伤,提高穿刺的精准性和成功率,蒋海副主任带领的麻醉团队决定采用B超引导可视下对小宝宝进行动脉穿刺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超引导下的穿刺
“麻好了”的宝宝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操作空间小,患儿耐受失血及手术时间过长等负荷打击远远不如成人,因此手术需要安全、快速且高效完成。此外,手术不仅涉及器官整形,还需兼顾患儿器官功能发育及未来生活质量,因此,熟悉泌尿外科器官发育特点,解剖结构,同时具备娴熟的手术基本功是完成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重要要求。
切除的狭窄段
术后如何镇痛是难题
闯过了术中重重困难,还有最后一关——小儿的术后疼痛。蒋海介绍到,婴幼儿的术后疼痛管理异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疼痛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只能以哭闹方式呈现,这会让家长尤其揪心。
为此,他们特别为小宝宝进行了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即术前口服低剂量镇痛药+骶麻+伤口局部浸润阻滞,极大限度的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应用,毕竟阿片类易引起术后恶心呕吐,胃肠蠕动减慢,尿潴留,眩晕不适等等,让他的病情恢复更为顺利,也让家长更加放心。
据悉,小宝宝可饮水到术前2小时,术中采用多模式镇痛,术后即刻能拔气管插管,平稳复苏后安全的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里,术后仅2小时即饮水,4小时饮奶,术后第1天便拔除尿管,恢复良好出院,术后十天复查B超左肾无积水。
蒋海副主任团队
返回病房后4小时饮奶
术后第一天准备出院,面露开心笑容
梗阻严重可导致尿毒症
据介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梗阻性疾病,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因年龄而异,疼痛、血尿或感染多见于儿童,而婴儿则以腹部肿块为主。严重情况下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发展至双肾积水及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危及生命。随着产前B超检查的普及,更多小儿可在产前得到初步诊断和追踪处理。Anderson-Hynes肾盂离断成形术是治疗小儿UPJO的金标准术式,有效率达95%以上。腹腔镜肾盂成形术需要在狭小的体腔内游离并切除肾盂输尿管狭窄段,并进行精细、不漏水、难度较大的重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