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做手术,术后2小时就能饮水,4小时饮奶,1天就拔除尿管……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不少医院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管理,让更多婴儿享受快速康复的福利,也让焦虑的家长能松一口气。
出生57天后,小宝(化名)经历一次小磨难。
“左肾积水在增多,需尽快手术,否则肾功能受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向小宝母亲说。
小宝的病情,母亲不是心里没底。早在孕前检查时,医生就发现了胎儿有左肾积液,但分娩时,医生未做及时处理,后被确诊为左侧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梗阻性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可发展至双肾积水及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危及生命。
手术是唯一的途径。为了避免病情恶化,中山六院泌尿外科医生决定为小宝做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婴儿手术,麻醉专家才是主角。”该院麻醉科主任靳三庆介绍,小宝体重仅为成人的1/10,血管、气管细弱,禁不起外界刺激。
麻醉风险可想而知。
“器械、设备,都必须使用‘特殊款’,操作要轻柔、细致。术中体温和液体管理、肾功能监测与保护,需要精密计算,容不得丝毫差错。”蒋海说。她是医院麻醉科的副主任,负责小宝的麻醉工作。
手术室内,蒋海带领团队紧张地给小宝做麻醉。每一步像极了在钢丝绳跳芭蕾舞,不小心就会坠入深渊。
手术第一步要做气管插管。但婴儿的口腔空间和解剖结构,娇嫩的气管黏膜经不起多次的刺激。“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动作轻柔,一步到位将导管送到准确位置。”蒋海说。
静脉穿刺是另一个难关。因小宝宝血管细,位置深,蒋海决定寻找帮助,借用B超,对小宝进行动脉穿刺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对小儿手术来讲,道理也是一样。患儿血液量小,手术时间过长,失血风险就会增大,因此手术需要安全、快速完成。
所幸,一切顺利。术中出血量小,婴儿状况良好。
闯过了术中重重困难,还有小儿术后疼痛。蒋海介绍,婴幼儿的术后疼痛管理异于成人。“因为他们疼痛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只能以哭闹方式呈现,这会让家长尤其揪心。”她说。
经验老到的蒋海早早做了准备。在术前,她给小宝服用了口服低剂量镇痛药,并做了骶管麻醉,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应用。蒋海介绍,阿片类药物更容易引起术后恶心呕吐,胃肠蠕动减慢、尿潴留、眩晕不适等问题,减少使用会让小宝的病情恢复更快。
目前,婴儿恢复状况良好,已经出院。
什么是“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专家解释,针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治疗技术,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日和医疗费用。目前该理念已被广泛应用。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简文杨 李饶尧
【校对】杨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