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经历36个小时的手术,一个被完全“掏空”并重建的盆腔,经历了整整42天,她终于康复出院了!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近日该院泌尿外科牵头进行了一台跨省份、跨医院、多学科的“珠峰”手术——“全盆腔脏器+全骶骨”切除术,成功救治了一位晚期恶性盆腔肿瘤复发患者,给患者带来新生。据了解,世界范围内报道的相同成功康复案例,国外仅有2例报道,国内暂无相关病案报道。
盆腔肿瘤复发,远跨3000多公里赴穗求医
六十出头的马姨来自黑龙江哈尔滨,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却迎来巨大噩耗。2014年3月,马姨因便血在当地医院查出直肠恶性肿瘤,行直肠癌根治术。2020年,马姨再次感觉身体不适,腹痛难耐,先后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发现是盆腔肿瘤复发,侵犯膀胱、子宫、代直肠、骶骨。虽然经过近30疗程放疗和11疗程化疗,肿瘤并没有继续退缩。
手足无措之际,马姨一家了解到,中山六院泌尿外科主任邱剑光团队近年来在盆腔多器官晚期肿瘤的诊治工作方面,利用层面解剖和层面外科技术结合术后加速康复(ERAS)开展了不少的尝试。于是通过网络问诊,马姨一家人联系上了邱剑光。
详细看过马姨的病例资料后,邱剑光认为还有治疗的机会。今年5月23日,下定决心的马姨,跨越3000多公里从哈尔滨奔赴广州,入住泌尿外科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寻找全新生机。
腹胀如鼓,多学科、跨省份、跨医院联合制定手术方案护她周全
经过仔细检查评估,邱剑光发现马姨的肿瘤十分巨大,达20厘米×15,主要在盆腔,累及膀胱、子宫阴道、代直肠、骶骨1-4,庆幸的是没有明确的远处转移征象。邱剑光召集团队组织了科内病例讨论会,认为这个病例属于盆腔局部晚期复发肿瘤,理论上有进行全盆腔脏器切除+全骶骨切除来达到肿瘤完整切除的可能。
全盆脏器切除的难度一直被业界比作“珠峰”手术,一是盆腔呈漏斗形,盆壁由骨骼肌肉系统构成,手术一般经腹和会阴进行,手术部位像是在隧道里,比较深,手术可操作空间极小。二是盆腔血管分支增多,静脉在脏器周围形成静脉丛,出血风险很高,盆壁静脉丛,动脉深种,出血难以控制。三是盆腔后盆壁,腰骶神经出骶孔形成骶丛,在后盆壁肌肉表面,髂内血管后方,功能主管盆腔脏器和下肢活动功能,十分重要。
虽然此前该院泌尿外科在该手术领域方面已经做了长期的探索,但是要完成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少见的“全盆腔脏器+全骶骨”切除术,并在巨大的手术创伤后还要争取患者顺利康复,这还是第一次。如何切除?如何修复?如何管理?如何康复?一系列“难题”横亘在邱剑光团队前面。
盆腔巨大肿瘤,累及膀胱、输尿管、子宫阴道、代直肠、骶骨1-4
马姨因为腹胀如鼓,难以进食,肿瘤侵犯骶丛神经疼痛难安,大小便失禁,每一秒都备受煎熬。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极高难度的手术,马姨全家人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坚定选择尽快手术治疗,并表示完全信任团队,希望团队放手一搏。
为了做好更周全的准备,6月9日,该院泌尿外科邱剑光和王德娟在术前特别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业界专家——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胃肠科张剑主任医师、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肿瘤科杨兴海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邹昌业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黄海主治医师,以及该院脊柱骨科、放射科、胃肠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输血科等的专家一起进行了一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学科术前疑难病例讨论会,希望制定好最佳手术方案,做好手术安全保障。
切除、清扫、重建,36小时啃下“硬骨头”
经过精心术前准备,6月16日上午9点,在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支持协助下,泌尿外科邱剑光、王德娟、尧冰团队及脊柱骨科陈克冰副主任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历时近36小时,成功为马姨实施全盆腔脏器、全骶椎切除、盆腔+上达肠系膜上动脉水平腹膜后超扩大淋巴结清扫、左侧髂总静脉切除、双侧髂内动静脉切除、全结肠切除,回肠单腔造口、骨盆钉棒系统重建、生物补片盆底修补重建、双侧输尿管结扎、双肾造瘘术。
第二天清晨5:30,手术室忙碌的身影
手术团队术中发现,因为马姨曾经接受过放疗,既往有感染的病史,肿瘤使得组织层面破坏,整个腹腔内广泛黏连,分离起来极其困难,全结肠扩张得比手臂还粗,肿瘤累及膀胱、输尿管、子宫阴道、代直肠、骶1-4、双侧髂内动静脉,左侧髂外静脉,手术难度极大,病灶累及重要血管、神经,出血风险极高,功能保留极难,盆腔、泌尿、消化道重建工作也极具挑战。
手术团队利用层面外科技术,有条不紊接力手术,当整个肿瘤成功离体的那刻,大家一扫疲劳,感慨终于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康复过程难关重重,近70人专家群保驾护航
虽然顺利挺过手术关安全送入ICU,马姨仍然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腹盆腔感染的控制、胃肠功能的恢复、肢体功能的康复、血栓和肺炎的防治等。
在ICU治疗期间,杨春华主任团队针对患者恢复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如血压低、心跳快、尿少等,多次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该院肾内二科、心内科、神经科、消化内科等均提供了宝贵的围手术期专科处理建议。在ICU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马姨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基本稳定,于6月24日由ICU转回普通病房。
邱剑光查房,看望马姨术后恢复情况
普通病房治疗期间,邱剑光组建了一个近70人的专家群,为患者术后康复群策群力,保驾护航。7月27日,历时术后1个多月的治疗,马姨终于顺利康复出院了,贴心的邱剑光还帮她联系好了当地医院做好返乡后的对接工作。家属们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能够放下。“能够见证马姨一步一步地康复,这是作为医务人员最开心的事。”邱剑光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婧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图片由医院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伍仞
原文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2/08/01/846713e2510142ae8ac968910d5f763f.html?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