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陈双教授、周太成副主任医师团队领衔,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制定的《造口旁疝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七步法操作指南(2022年版)》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22年第5期正式发布。
造口旁疝是腹部造口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巨大疝囊可引起腹壁功能失调,急性嵌顿或造成肠管卡压坏死,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患者腹壁造口手术后存活时间的延长,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日益升高。造口旁疝修补手术,尤其是Sugarbaker修补技术也由此在基层医院逐步施行。Sugarbaker技术能有效填补造口部位的缺损、加强造口部位的腹壁强度,此外,患者术后恢复快,是如今临床上最主要的造口旁疝修补方法。
随着 Sugarbaker技术的推广,不规范的手术操作极易引起造口肠管损伤、疝复发、造口狭窄、排便困难、慢性疼痛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造口肠段坏死、补片感染。为避免上述情况,疝外科学科发展带头人陈双教授组织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编写团队,首次为造口旁疝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腹腔镜修补技术制定《造口旁疝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七步法操作指南(2022版)》(以下简称《Sugarbaker指南》),对造口旁疝手术的规范化操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悉,近两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团队在陈双教授、周太成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已先后制定食管裂孔疝、腹壁切口疝和造口旁疝的腔镜下修补操作指南,在国内疝和腹壁外科领域引起一定的反响。
作为指南的执笔专家之一,周太成表示,制定《Sugarbaker指南》可以为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医师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步骤及技巧,让手术过程标准化且可复制,大大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造口旁疝通常比较复杂,由于现存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即使是欧美的造口旁疝指南,也有大量的推荐建议都是基于临床观察而不是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结果。大多数造口旁疝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考虑到这些病例在基层医院并不多见,为取得较好的个体化治疗效果,更推荐将复杂疑难的造口旁疝患者转至经验丰富的医院专科就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雪华
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39504#/detail/1939504?site4&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