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采 | 王于领:打造国家级“金课”,培养高水平康复人才
医院动态
阅读:

杏林授业,医道绵长;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十几年来,中山六院的“园丁”们始终躬耕于医教研一线,他们以培养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质效、传承医者仁心为己任,为六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不竭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今年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为激发我院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发挥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动我院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特推出教师节师者风采宣传专栏,一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中山大学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们的风采!


图片

王于领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名师简介

王于领,中共党员,博士,主任物理治疗师,康复医学科主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博士,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18年获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1年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二等奖

2023年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学术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康复医学教育专委会副主委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康复医学教育分会副会长


医疗专长:从事康复医学与物理治疗临床工作28年,擅长慢性疼痛、骨关节疾病、运动损伤的康复和物理治疗。科研方向为慢性疼痛的脑网络机制与神经调控,人工智能与人群流行病学大数据,体力活动与慢病管理等


“医”如既往,初心不忘


大学毕业先进入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身为医者他更清晰地认识到,学医必须认真严谨,容不得一丝马虎。为了精进医术,尽己所能减少患者病痛,他先后进入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博学位,并于2010年前往澳大利亚Curtin University深造。2013年调入中山六院并带领团队组建康复医学科,次年即获聘主任物理治疗师。回想当初走上从医之路、选择康复方向并笃定前行,王于领说:“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疾病的诊和治,而是疾病的‘防诊治康’,以及追求更好的身体功能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在卓大宏教授、赖在文教授等老一辈康复医学名家的引领下,他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医教研工作全过程,提倡“主动健康、体医融合”,率先在全国推广康复与物理治疗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先后主持“广州市科普游项目”“全国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建设试点项目”等,把科普融入临床医疗、学习培训、义诊帮扶等各项工作之中,时时科普,处处科普,促进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运动观和健康观。


图片


图片


在“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从医从教,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王于领经常鼓励学生“临床为本、教学为长、科研为魂”,在团队中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注重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医术和专业素质,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回归工作和社会。


从医近30年,王于领印象较深刻的是一位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的患者,由于术后没有及时跟进康复训练,复诊时膝关节功能活动障碍,长时间慢性疼痛伴抑郁状态,患者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王于领仔细检查评估后,针对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问题,深入分析他的抑郁发病原因,制订了个性化的方案,经过团队的精心诊治、用心康复,患者成功战胜了抑郁,并重返球场,迎来全新的生活状态。


图片

康复医学科科徽寓意:“聚力康复、重拾欢笑”


躬身育人,笔耕不辍


在王于领带领下,康复医学科先后获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康复医师基地,中山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康复治疗技术学两个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博士后培养点,2020年被认定为“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22年获批“广东省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级吞咽专科治疗师实践基地以及国际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


图片


目前他的团队承担着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来华留学生(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 MBBS)《Rehabilitation Medicine(康复医学)》、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康复医学》全英授课、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系多门课程以及中山大学多门公选课,并获得大学MOOC项目建设。同时科室也是香港理工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马来西亚AIMST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临床及实习教学基地。每年坚持举办国家级、省级和专项康复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接受优秀实习生60余人,进修生40余人。


随着康复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与传播,载体变得日益重要,王于领近年来笔耕不辍,主编全国规划教材和主译经典专著19部,这背后是他带领团队近30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持续积累。


图片

王于领主编、主译部分教材和专著


严爱相济、润己泽人


王于领鼓励科室同事“教学相长,以教促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提升自己。教师们需要知道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教师既要成为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要成为涵养德行的“人师”,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


在学生们眼中,王于领是一位儒雅风趣,睿智谦和的老师。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康复伤害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谢燕菲表示,导师王于领在科研和临床方面的指导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师不仅传授了丰富的科研知识和技能,还帮助我拓宽了视野,给予我机会和平台让我敢闯敢试。使我受益终生。”“王老师在我们对学习和生活感到迷茫的时候,总能指引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老师关心学生的前途和发展,总是希望我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目前在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康复学在读博士江雪说道。


王于领希望他的学生在学习期间除了学到专业知识,还要学会认识自己和社会、热爱生活和职业、提高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以生为本,打造“金课”


他主持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课程2017年开课,2018年成功获批中山大学核心通识课程,2021年荣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课程二等奖,2022年被认定为中山大学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授课专家们的共同支持下,我们高质量完成了课程的申报、实施和执行”,王于领说,“这是内心一直想做的事,唯有专心,才能真正沉淀下来做好某件事情”。目前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已在线下开课12学期,线上开课9学期,线上选课人数累计4.09万人,选课学校104所,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250所,累计互动29.33万次。


图片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线上课程介绍


课程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承担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功能,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王于领始终认为严谨教学、严格要求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不论是课程大纲的确定、PPT的制作、课程宣传素材,还是教师教学的过程、一言一行,都应该坚持标准从高、要求从严,树立“精品意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群体的特点,《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课程组数次集体备课,多次线上线下讨论,旨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对医学生的寄语:


“医学博大精深,作为医务人员,需要终身学习,医学生要秉承四心-爱心、细心、耐心、专业心,才能是一位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