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教师节!我院两项教学成果获评中山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
医院动态
阅读:

近日,中山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先后发布了《中山大学关于表彰第十一届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决定》《中山大学关于表彰首届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决定》,我院分别获评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及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这是我院长期以来深化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具体体现,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与成效。


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

获奖成果 一等奖

《以“一体两翼”为基、“两思两改”为纲,创新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图片


第一完成人:教务处处长、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一区主任 郅敏 教授


主要完成人:郅敏、刘涛、张晓菲、陈俊榕、张敏、彭翔、姚嘉茵、姚传宇、吴昊、林晓敏


成果简介: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重要落实理念和机制的认识基本成型。


中山六院作为中山大学本科医学相关课程的承担单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课程思政的建设存在专业课程载体建设不足、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不高、教师育人能力有待提升等主要问题。


为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医院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课程布局,“两思两改”的思政顶层设计,“三高为师”的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是本成果的基础,也是重点建设内容。团队以《诊断学》为“主体”,以此为基础,延申出“两翼”通识课程,以校级一流课程的标准进行专业课程建设。


思政的顶层设计,决定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大方向。本成果根据医院教学实践具体情况,提出“两思两改”的思政顶层设计思路,“两思”是深挖思政元素、设置思政目标,“两改”是改革思政元素呈现方式、改革思政融入方式。


教师是课程思政面向学生的关键环节。为此,团队提出了高选拔标准、高专业素养、高德育素养的“三高为师”队伍建设要求。


通过上述举措,本成果创新性地将载体建设、思政元素的发掘、德育目标的确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德育素养等融为一体,切实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图片

成果建设过程


中山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

获奖成果 二等奖


《高质量党建引领下胃肠体系卓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图片


第一完成人:副院长、结直肠外科一区  黄美近 主任医师


主要完成人:黄美近、康亮、王怀明、吴小剑、邓艳红、孟晓春、黄艳、郅敏、吴昊、林晓敏


成果简介:


本次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具备优秀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的研究生,并将党建理论与实践融入培养模式之中,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修养。


针对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研究生群体党建难度大、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引领不足、党建教育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难点与痛点等问题,中山六院着重从三个方面解决问题:一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推动“党团共建”,发挥“党、团、班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调思想、专业、教学全方位共建;三是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力量。


在本次教学改革的推广应用下,医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取得良好进展,研究生临床胜任力显著提升,科研创新成果喜人,服务社会责任担当彰显。


医院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能够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的工作目标,我院牵头负责中山大学医学院五个教研室建设,承担本硕博全链条医学人才培养,大力加强临床教学师资培训,以赛促教,连续4年获得中山大学临床教师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5项,一门课程获得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两门课程获得认定中山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广东省级课程思政案例二等奖1项,获得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近五年我院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硕士、博士毕业生共320多名,就业率居全校十家附属医院前三,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贡献了中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