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帅 简文杨讯)2010年12月4日,第一届学龄前、低学龄儿童听力评估及听障治疗康复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召开,共有来自美国,丹麦和国内听力学领域的多名听力学、耳科学及免疫学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会上,还进行了中山六院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暨丹麦国际听力网络化听力学管理平台示范基地的揭牌仪式,这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听力中心在取得广东省卫生厅颁发的新生儿听力检测执业证书后的又一成果。据工作人员介绍,网络化听力学管理平台旨在整合所有听力学检测资料、分析、听力学诊断、资料储存、远程听力学会诊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且更具时效性。
此次会议由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办,丹麦国际听力公司协办。我院副院长兰平教授作为本次大会主席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兰平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大会集合了国内外听力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一起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必将增强合作,促进学术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广东省听力学,特别是儿童听力学的发展和研究也将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代表医院、代表汪建平副院长对各位专家、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著名耳科专
学龄前,低学龄儿童听力评估及听障治疗康复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中国现有听力残疾人口2780万,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人,4~6岁组一、二级残疾占67.36%,0~3岁组一、二级残疾占83.90%。张官萍教授痛心的表示,每年将有2.3万新增听力残疾患儿,在0~6岁听力残疾中70%以上并有言语残疾。听力障碍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社交、生活、学习质量,加重经济社会负担。目前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的普遍开展,许多新生儿听损被及时发现,但学龄前、低学龄发育期儿童的中轻度听力损伤往往被忽略,为了使他们得到及时和合适的听力补偿,需要听力学专家和言语康复专家,家长等进行合作进行大量的努力,为了使广大基层儿童保健医生,残联听障康复工作人员及耳鼻喉科医师了解学龄前,低学龄儿童听力评估及康复干预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中山六院耳鼻咽喉科召集各方专家,使这次学龄前,低学龄儿童听力评估及听障治疗康复国际研讨会得以成功召开。
这次会议作为该领域的交流和探讨学术问题的平台,旨在通过汇集来自国内外的听力学、耳科学、儿科、儿童免疫学等专家介绍及探讨该领域的进展,交流经验,一方面加强了国内外耳科学,听力学,儿科学等研究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提高国内诊断和治疗学龄前,低学龄儿童听力评估和康复水平,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顶尖专家齐聚,风起云涌
本次会议内容紧扣当代耳科学,听力学领域发展前沿,涉及范围广泛,演讲嘉宾基本都是世界各地本行业内的著名专家。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听力学专家Deborah L. Carlson教授、儿童免疫学专家 Ning Bo研究员,美国东北大学临床听力学专家Sandra Cleveland教授、Cui Tao听力学博士,北京301医院耳研所所长
影响听力因素多,忽视或致失聪
笔者从会上了解到,不但听力残疾在新生儿中发生率较高,而且在低学龄,学龄前儿童中也存在各种各样可能影响听力的因素,这部分以及轻中度听力下降的小儿极易被忽视,最终影响小儿最终的言语发育,导致听力不可恢复或者言语发育滞后。我国的听力学,特别是儿童听力学自本世纪初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自2009年国家颁布了《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后,国内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任重道远,对于听力残疾的儿童,以及因为各种原因通过听力筛查的小儿也可能听力下降,长期的随访以及坚持不懈的听力评估和言语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在此领域还缺乏足够相应的专家和经验,所以目前对于锻炼培养这种专业临床和科研人才,以及各学科协作,共同参与到儿童听力康复的治疗队伍中非常重要。
相信有了这次学龄前,低学龄儿童听力评估及听障治疗康复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会为今后中国该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与医学界携手探索共同进步。本次会议为全国各地广大的基层儿童保健医生,残联听障康复工作人员及耳鼻喉科医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以及了解学科最前沿的机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与会人员大合照
兰平副院长、陶泽璋教授等为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揭牌
我院客座教授、北京301医院耳研所所长杨伟炎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兰平副院长致辞
张官萍教授主持会议
席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