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院庆,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再谱华章
医院动态
阅读:

   

阵容庞大的大会主席团向大会祝酒

 

    (党政办 讯)六月荷花香满湖,接天莲叶无穷碧。适逢我院挂牌五周年之际,617-18日,第二届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在广州市阳光酒店盛大召开。会议除延续上届会议特色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针对炎症性肠病(IBD)内外科的最新研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外,本次会议还专门增加炎症性肠病相关手术的现场演示。

本届会议由我院牵头主办,《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共同协办。会议由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Feza Remzi教授,汪建平教授、胡品津教授等三位权威大家担任大会主席,Bo Shen教授、兰平教授、朱维铭教授、陈旻湖教授、吴开春教授等十余位国内外著名胃肠疾病领域专家出席。会议旨在提高胃肠疾病的诊治水平及提供国际交流平台,共有近400位来自国内外的相关专业同行共同享受了这一学术盛宴。

胡品津教授以《IBD的治疗是内外科医生的共同责任》打响了会议的第一炮,胡品津教授是中国IBD协作组的组长。他在IBD内科治疗方面的造诣,与IBD外科方面的权威专家亲密合作,为IBD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策略。他讲课内容围绕内外科的协作在IBD治疗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富有激情的演讲。

来自于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结直肠外科的Feza Remzi主任就《从溃结手术演变看储袋手术与储袋重造》及《狭窄成形术在CD中的应用》做专题报告,为参会学员带来了在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Remzi教授指出:储袋手术是经过无数外科前辈不断地尝试各种手术方式,最后证明是最可行的效果最令人满意的术式。在场学员纷纷表示获益良多,频频提问,气氛浓厚。

James Merlino教授是克利夫兰医院的院方代表,他除了是一名出色的结直肠外科医生,还是克利夫兰医院改进患者满意度的负责人。他讲课的内容围绕《如何为IBD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以及《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的麻醉下检查》作了专题报告。

中山六院常务副院长兰平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朱维铭教授为大家带来了IBD外科治疗的中国经验,与来自美国的专家共同讨论,求同存异。中美在IBD外科治疗方面均有丰富经验,双方互通有无,求同存异。共同为IBD患者制定最佳外科方案。

IBD的内镜治疗方面,来自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的吴开春教授以及克利夫兰医院胃肠科的Bo Shen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内镜治疗为患者缓解症状,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IBD患者能否使用微创腹腔镜手术?香港圣母医院的蒙家兴教授列举了腹腔镜下炎症性肠病手术的技术难点,并肯定了腹腔镜在IBD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旻湖教授是IBD方面权威的内科专家,他针对克罗恩病术后监测与复发预防这一难题,历数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凝炼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IBD患者的营养问题非常重要。彭俊生教授是中山六院胃肠外科专家、营养学科带头人,在胃肠道营养方面有丰富营养经验,承担多项营养方面的科研课题。他在本次大会上与各位学员分享了他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的夏冰教授就炎症性肠病的基因特征做了专题报告。

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专家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炎症性肠病临床实践关键研究结果的解读、内外科治疗热点问题的争议和共识,以及炎症性肠病内科与外科治疗上的沟通与协作、手术指征和时机的把握等议题。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人员针对专家讲课及病例讨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据悉,首届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于2011年在广州白天鹅宾馆成功举办并取得不俗反响。此次会议再次召开系应国内外同行要求,秉承了其一贯协作、互动、提高的宗旨,为炎症性肠病的内外科联合治疗谱写新的篇章。

Feza Remzi教授致辞

胡品津教授致辞

汪建平教授致辞

兰平教授主持会议

Feza Remzi教授教授作手术演示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