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练磊 简文杨讯)4月9日,2011年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炎症性肠病(IBD)专题会议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由我院、美国克利夫兰医院消化病中心(Cleveland Clinic)、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联袂主办。中山大学副校长,我院院长汪建平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IBD学组组长胡品津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出席此次盛会的还包括国内外消化内科、传染病、营养、普外科等各个学科共计250多名的医师和研究生。
IBD是慢性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血便等,从本世纪开始在国内就不再罕见,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在普通人看来,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疾病,话说1932年此病才被外国医生克罗恩发现,1973年才被正式命名为“克罗恩病”。因此该病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国内的临床诊治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IBD界顶级内外科专家,其中包括美国Feza Remzi、Lan Lavery及Bo Shen(沈博)教授,国内胡品津、钱家鸣、陈旻湖、兰平等著名IBD专家。专家们以丰富的授课内容、生动的真实案例、切身的临床经验,聚焦炎症性肠病,从国内外IBD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内镜诊断与治疗,病理诊断、影像学诊断、内外科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专题演讲。克利夫兰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Remzi教授分享了储袋手术的宝贵经验,并带来了IBD单孔腔镜手术视频。在国际IBD研究领域享负盛名的沈博教授则以诙谐生动的方式,充分阐述了在国际杂志发表投稿的实用技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热烈欢迎。在病例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参会代表等就克罗恩病的手术时机,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等极具争议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与会的国内外专家立足内外科治疗,围绕“沟通、交流、提高”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内科医生以及外科医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够保证IBD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与会专家也对我院在内外科协作诊疗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IBD专题会议圆满结束并取得预期效果。这也是我院首次举行如此高水平的IBD国际会议,正如我院院长汪建平教授在致辞中提到的,这将为我院炎症性肠病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与会专家多次强调希望每年都能举办一次这样的国际论坛专题会议,而参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专题会议开拓了思路、创新了思维,对炎症性肠病进一步的探索有了深刻的启发。
汪建平教授致辞
胡品津教授致辞
Feza Remzi教授致辞
沈博教授风采
兰平教授主持会议
中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