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肝胆外科成功完成全腹腔镜下巨脾摘除手术和胆囊切除术
医院动态
阅读:

(肝胆外科 讯)长期面色发黄,脾脏肿大,胆囊结石,溶血性贫血等一系列疾病不约而至的降临到一位年轻的姑娘身上,疾病夺取了美貌,男朋友擦肩而过。正当姑娘以为生命失去了意义时,我院以万云乐教授为首的肝胆外科团队以大胆的治疗手法和精准高超的手术技艺为这一患有巨脾的姑娘李某成功“解围”,重拾信心。

 

26岁的李小姐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身目黄染伴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脾大且患有中度贫血(溶血性),在经过输液治疗后虽然腹痛症状有所缓解,但脾大和贫血却未得到正规和有效治疗。4月22日,李小姐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难忍的情况,进入我院肝胆外科。

 

入院后行腹部CT检查发现脾脏巨大,上极挤压到胃,下极已到盆腔,胆囊腔内充满型结石,血液化验提示血红蛋白:87g/L,总胆红素:119.31umol/L,直接胆红素:11.32umol/L,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肝炎系列检查均为阴性。肝胆外科主任万云乐教授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李某“肝炎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能性不大,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于是果断邀请我院血液内科专家彭爱华教授会诊。

 

 彭教授经过详细的排查后确诊了李小姐为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指出手术切除脾脏是治疗此病的最佳的方案。

 

 肝胆外科主任万云乐教授认真分析李小姐病情,仔细阅读CT摄片,决定给李小姐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脾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万云乐教授凭借其精湛的技术,精确解剖出脾动脉,分别于远近端上血管夹并剪断脾动脉,挤压脾脏使脾脏内血液回输体内,原本已达盆腔的脾脏迅速缩小,精准离断脾周各侧支血管,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巨脾切除手术,整个过程约1.5小时。



 

手术后2天李小姐己可以下床活动,皮肤巩膜黄染逐渐消退,重现青春靓丽风采。术后恢复良好,10天后痊愈出院。此次手术给李小姐带走了忧伤,留住了欢笑。



 

 

术前CT显示胆囊充满型结石和入盆巨脾



 

 

术中穿刺孔分布术中所见巨脾



 

 

手术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