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讲堂《解“秘”有道——小心便秘陷阱》隆重落幕
医院动态
阅读:

 (拓展宣传办讯)7月29日上午,由广州日报与我院联合举办的“名医大讲堂”大型公益科普讲座《解“秘”有道——小心便秘陷阱》于我院3号楼5楼多功能讲学厅举行。此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任东林教授主讲,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郅敏副教授担任副讲专家。

讲座于上午9:30正式开始,6点半即已有阿公阿婆前来,还有几位老伯在讲座前一日就专门过来“踩点”。讲座还未开始,会场就已坐满,讲座开始后,还陆续有大批听众进来,会场两边通道和后面都加了座位,可以说是座无虚席,会场爆棚。

 

 


 任教授以《胃肠道,健康之道》为题,以“什么是健康?”发问引出讲座的主题,健康除了吃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睡得快,还应该包括便得快和心理健康,呼吁听众不仅要关注家人吃得怎么样,还要关注“便”得怎么样。任教授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便秘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防治。他指出,“便秘”的定义应包括“太少、太硬、太困难”,不同年龄的人群便秘也有不同症状。便秘的出现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排便规律息息相关。他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运动,如厕时别看手机报纸,应该专心思考排便,最佳的排便时间是在起床进餐后两小时。如果连续多日拉不出,且大便量太少、质地太硬,应向便秘门诊求助。

 在随后《广州日报》的跟进报道中,任东林教授还被冠以《名医大讲堂》栏目开办以来最幽默的一位讲者的称号。他妙语连珠,故事、段子信手拈来,令枯燥的科普变得生动活泼。全场观众几乎每三分钟便大笑一次。



 


 郅敏副教授则以《便秘的诊断与治疗对策》为题,为听众带来更详细、专业的介绍,例如便秘的基本检查和专业检查都包括哪些,慢性便秘治疗的方法、常见的轻泻剂类型以及他们的利弊、便秘治疗的新方法等。

讲座中,郅敏副教授特别提到有人用灌肠的方式来缓解便秘,但不能天天灌肠,无论是温水还是开塞露,都可能损伤肠道粘膜,导致倡导正常菌群失调。便秘要找到真正的病根,才能治标又治本。她还提醒街坊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多吃新鲜蔬果,每天纤维素的摄入量最好保持在25~35克,相当于一斤菜心、一碗燕麦加上一个苹果的量。建议每天每个成年人水摄入量在1.5~2.0升左右。一般早晨起床和餐后两个小时内,结肠活动活跃处于最佳状态,每天可尽量在上述时段培养规律的排便习惯。



 

 

 

 讲座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包括现场提问和有奖问答,对专家们给出的解答,大家都十分满意。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得到医务志愿部、保卫科、门诊办等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本场讲座的内容将在广州日报以及本周日出版的健康周刊上全文刊登,并将通过广州日报保健版公众号“广州日报健康管家”提前发布。视频录播将在大洋网健康频道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