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但是却是我院神经外科特聘教授陈明振教授八十大寿之日。
80岁的他,已经从医55载...
如果算上在中山医学院的时光的话,他与医学结缘已经整整一甲子!
60年漫漫征程,60年光阴似箭,陈明振教授曾救助过上万患者,其中高难度脑肿瘤显微手术三千多例(近千例垂体瘤)。在脑胶质瘤的长期存活及脑膜瘤、垂体瘤的显微手术有独到的造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脑瘤术后康复、垂体微腺瘤及垂体功能低下(亚健康)的诊治效果显著。
在此,
真诚祝愿陈教授
生日愉快,身体健康!
陈明振教授1961年大学毕业照
旧中国医学落后,神经外科更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一批立志在神经外科闯出一番天地的医务工作者们,才开始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陈明振教授,正是南中国脑外科手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进步并通过紧追世界潮流加上自力更生、分发图强,迅速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见证人和积极参与者。
这位在神经外科临床耕耘近60年的老一辈代表人物,是该领域的集大成者,他在临床上所取得的令人称羡的成就,与其诊疗思想、前卫理念和独到见解,密不可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没有科研经费、没有图纸、没有样板的情况下,他白手起家,通过向工人学习、取经,自行研制出“多功能手术头架”、“气动开颅机”、“显微手术操作支架”;他还独创了由下而上逐层搔扒切瘤法、鞍膈下陷负压吸引法、肌肉浆鞍底重建修补术等。
早从1986年起,他就开始了垂体微腺瘤的立体定位诊断研究,同时采用了经口鼻——蝶窦显微切除垂体瘤手术,获得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和赞扬。他主张脑瘤手术的原则应是“保命、保功能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这一想法到现在也被应用于临床之中。
1988年,他牵头的“针麻下前颅窝肿瘤手术研究”获卫生部一等奖;
1990年,他开展的“垂体微腺瘤的立体定位法与经蝶窦显微手术技巧”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他应邀参加美国“国际颅底疾病会议”并在大会发言;
1992年,他在德国汉诺威“第一届国际颅底外科会议”中提出 “CT薄层扫描+矢、冠状重建行垂体腺瘤立体定位法及肌肉浆+抗菌素粉修补鞍底骨窗”,在国际上也是首次。
1997年引进我国首台显微-激光-神经导航系统,用于高难度深部脑肿瘤及经蝶切除垂体瘤的显微手术。
2015年7月起,陈明振教授来到我院,担任我院神经外科特聘教授。
每次见他,他总是容光焕发、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每周,他依然奔波于南粤各大中城市(甚至县级市如新会)之间,依然在手术台上亲自主刀,解决一个个棘手的脑肿瘤难题。
▲参与病历讨论
▲陈明振教授与我院神经外科团队一起
▲陈明振教授从医从教五十五周年及医学人文讲座系列活动现场(图/童立波)
“永不懈怠”,
这是陈明振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
他,一直在路上...
向伟大的老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