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州消化道疾病周系列报道】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巡讲掠影
医院动态
阅读:

 

11月12日上午,由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承办的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巡讲之广州站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会议特邀CSCO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学组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院长为大会主席。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以及多学科合作诊疗成为了该领域的新热点。为了总结结直肠癌治疗领域新进展和成果,探讨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新策略、新手段、新方法。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牵头的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巡讲已于我国数十个城市相继举行。 

 

 

徐瑞华教授在大会致辞中指出,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该病。他表示,为了帮助广大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提高对结直肠癌的诊治能力,规范诊疗行为,CSCO已于2016制定了中国自己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目前系列巡讲活动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本次会议不仅邀请该领域多个学科的知名教授对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进行了全面解读,还将对三例肠癌疑难病例进行MDT讨论,希望能对推广肠癌的规范化治疗做出贡献。

 



 

兰平教授代表本次会议承办方致欢迎辞。兰教授首先感谢CSCO以及CSCO副理事长徐瑞华教授能将本次巡讲会委托我院以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承办。以往我国临床工作人员都是借鉴引进欧美的NCCN、ESMO临床指南。随着2016年CSCO制定了符合我国特色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从而不断推动结直肠癌诊疗领域的多学科合作。而该系列的巡讲活动就是为了让CSCO指南能够在我国各个地区、各级医院落地生根,并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教授首先结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介绍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强调转移性结直肠癌基因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不同的IV期患者的以治疗目标为导向的个体化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屹教授在指南诊断部分的解读中强调了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意义。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而影像诊断方法选择是否合适是关键。直肠癌原发a灶应首选盆腔MRI,结肠癌原发灶首选增强CT,结直肠癌转移瘤首选增强胸腹盆CT。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袁响林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吴斌教授分别以“直肠癌的同步放化疗治疗”和“非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原则”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巡讲会第二个环节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马冬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炯强教授主持,分别由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第六医院就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以及BRAF突变的转移性结肠癌治疗三例疑难病例进行MDT讨论。

 



 

本次会议于12:50圆满落幕,通过对指南解读增“知”,病例解析促“行”,知行合一,理论与实战紧密结合,令与会医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