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消化道疾病周】第二届消化道非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高级研修班在我院顺利召开
医院动态
阅读:

11月10日,第五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期间,“消化道非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高级研修班”在我院多功能讲学厅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我院病理科主办、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CCCF)协办。

据了解,非肿瘤性病变的病理诊断一直都是消化病理诊断的难点,此次会议围绕消化病理非肿瘤性病变分享了诸多经典病例,并探讨了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如何有效沟通,理清了参会人员对于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的整体认知和诊断思路。



授课专家合影



此次消化病理研修班特别邀请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肖书渊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姜支农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安家教授,以及我院消化内科郅敏主任医师,与病理同行们展开了热烈的分享、讨论和交流。

我院病理科黄艳主任主持开幕式,她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山一院病理科主任韩安家教授致开幕辞。


韩安家教授



开幕式结束后,韩教授首先为与会者带来“消化系统活检病理诊断陷阱和挑战”的主题讲座。韩教授认为精准医学首先是精准诊断,强调了病理诊断的重要性,随后用11个病例详细分析了如何在诊断中避开“陷阱”,防止误诊和漏诊,并强调诊断必须与临床病史结合。


姜支农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姜支农教授分享了“EBV感染性肠炎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主题讲座。姜教授用14个典型病例从基础到要点剖析了EB病毒阳性肠道疾病的分类、肠道EB病毒感染与IBD的关系,并简要讲解了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的类型。


肖书渊教授



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肖书渊教授通过展示常见消化道感染的经典病例,系统性地讲解了各种感染类型的基本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并且对于国内外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表现差异提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强调了一些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感染类型,极大地扩展了与会人员的知识面。


黄艳主任



我院病理科主任黄艳副主任医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肠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思路。她从正常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到以各种炎症细胞为主型的肠炎介绍及鉴别诊断,充分阐释了如何采用系统性方法全面评估肠黏膜活检组织。


朱亚西医生



我院病理科主治医师朱亚西就“手术切除标本IBD的规范化取材及诊断”作了详细的讲解。炎症性肠病(IBD)是消化道非肿瘤性病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IBD的规范化取材对IBD整体的准确诊断又至关重要,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也备受关注。


郅敏主任医师



我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郅敏主任医师以“构建和谐临床和病理联系桥梁 ”为题,通过自身经验指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临床医生首先要重视临床取材。此外,临床医生为病理医生提供患者完整的临床信息,对于病理的准确诊断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她多次强调遇到疑问及时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遇到临床、病理均不能解释的疑难疾病,及时的MDT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刘海玲医生



最后,我院病理科主治医师刘海玲为我们带来病例分享。从HE形态到各项免疫组化,刘医生一步步为我们分享她的诊断思路,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也积极参与讨论。此病例错综复杂、还存在一些疑问,病理同仁们都很期待该病例的最终诊断。


会场


学员提问


南方医科大学赵彤教授点评病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安家教授点评病例


我院郅敏主任医师点评病例


学员提问


与CCCF志愿者合影


此次研修班主题鲜明,国内外专家云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病理同行参与。会议采用专家讲座、大量经典病例分享及讨论、学员提问等多个环节,通过系统性讲授消化病理非肿瘤性病变的一些常见及疑难诊断问题,推动了广东地区消化道病理诊断水平,充分展示了我院作为华南地区消化道“领头羊”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