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会现场
今天上午,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救助共享平台正式启动。
共享平台是什么呢?其实它是联合高校和医院的力量,建立一个线上查询各项救助资源的医疗救助平台,各医院患者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精准快速地找到合适的救助资源,申请通过后就可以得到救助资源。
据了解,该项目是由我院社会工作与医务志愿部联合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创办,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平台中,可以就包括广州市政府社会救助政策及150个基金会社会力量社会救助资源的信息进行查询,并与包括我院在内的2家医院及11家社工机构建立转介网络的医疗救助转介平台。在试运行的一年内,由社工部社工与专业学生进行跟进的35例个案,其中共有15例成功个案共获得345200元救助,并初步归纳出“用户画像”(有利或不利于医疗救助申请的因素)。
▲想要成功申请救助,可以参考右边的案例
▲媒体采访环节
据项目主要开发者之一,中山大学社人院雷杰副教授介绍,在这个成果的基础上,大家还将继续探索,让更多的医院、高校、机构、社工人员参与进来,多方联动,不断提升医务社工的服务与支持能力,做到基于真实的大数据案例,倡导更多的救助渠道;瞄准不同的病种,倡导专门的救助渠道;根据复杂的人群特征,倡导多样的救助渠道。
▲打造全社会救助渠道
专家表示,在目前发展不平衡、不系统的情况下,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创举。社会工作是社会乃至人文医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医疗救助方面,医务社工协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人口提供医疗救助、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医疗救助共享平台启动仪式就象征着平台的正式启动,希望它能够充分被病患利用起来,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帮助更多的重症患者链接社会资源,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温暖,让群众存在的“有病没钱医”、“生一场病就要家徒四壁”的现象减少,让没钱治病的群众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来自社会的爱。
这么好的消息,是中六君从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和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由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协办、由我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以“共建·共治·共享——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新思路”为主题的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第九届工作会议暨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2018年会上,得知!
在这个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新思路”的会议上,有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近300名医务社会工作专家、医院分管社工的院长和各大医疗系统主要负责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人员、社会组织代表等共聚一堂,探讨中国医院社会工作发展新思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谋幸福。
“谁说我一定要哭,难道能获得礼物;谁说我可以软弱,难道会得到庇护;我从来不是一个孤单的面对全部……IBD IN LOVE~ IBD IN LOVE~”会议别开生面,用一首获得在场嘉宾及来自全国各地医务志愿工作者共鸣的温暖的歌曲拉开序幕。
▲中山六院“常在心”志愿服务队献唱
▲大会现场
开幕式中,在我院党委李汉荣书记的主持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致力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引领者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想法与展望。
▲李汉荣书记主持会议
我院新任院长文卫平教授发表欢迎辞,他代表医院对全国各地的同道表示欢迎,并感慨的说到,志愿者的身影其实很常见——奥运会、亚运会、广马等等,社会的温度就是由志愿者、医务社会工作者带给大家的,并表示要将医务社会工作融入到医疗管理中,给人民群众带来便利。
▲文卫平院长致欢迎辞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杉教授作为早批推动医务社工的引领者,他回顾了医务社工的发展历程,充满感情的说到,医务社工是个职业、是个专业、也是个学科,它不是补充,是独立的存在,有了它医疗体系才完整健全。王杉副会长呼吁更多专业的人才,组成一支可以将这项事业发展起来、让中国百姓感受到温度,能够有收益的队伍,他说,他愿意永远、一直做医务社工的volunteer!
▲王杉教授致辞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黄力指出,今天的会议让他很是感动,他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乃至人文医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医院协会愿意支持这块的工作。
▲黄力会长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及副校长兰平教授,他的发言中,都充满着对医务社工发展的信心与对六院满满的情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张立峰副处长也站在了改善医疗体系的角度表示现在各个医疗相关单位对改善医疗服务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发生了从注重高度转向温度并重的改变。除此之外,人民群众对于改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医务社工的发展刻不容缓。
▲兰平教授讲话
▲张立峰副处长致辞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张文宝副处长则从政府管理者的角度肯定了医务社会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他表示,医务社工为医院提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并表示会致力于继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张文宝副处长
开幕式后,在王杉副会长的带领下,来自全国13个省的代表统一上台宣读倡议书。
▲宣读倡议书
▲共商“大计”
在会议上,来自社工界、致力于发展医务社工行业的全国各地人士,在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方面,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走医务社工这条道路的经验与思考。
如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工专委会解栩楠总干事对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程瑜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经验;在大健康背景下医务社工探索与思考这一方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龚志成副院长以“健康中国背景下湖南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思考”为主题,进行了一番引人思考的演讲,将湖南医务社工经验带到广东,更有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季庆英给大家来了“上海医务社会工作的探索和思考”,还有我院党委书记李汉荣以“开放、务实与创新”出发点,为大家介绍了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现状与发展。
医务社会工作在广东发展的十几年来,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在本次会议上,广东省各大医院代表纷纷给大家呈现出了各自医院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经验。有广东省人民医院在购买医务社工服务中的探索和实践,有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自聘社工的工作模式与特色,有多元模式下的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探索,更有广州市红十字医院医社融合,打造全人关怀服务系统的医务社工服务项目。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了广东各大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的老师进行圆桌会议,围绕着医院在进行医务社工的实际、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互动环节,嘉宾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获得了满意的答复。
此外,有来自山东省立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医院代表,来自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的公益组织代表,来自中山大学的高校学者代表,还就“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探讨。
本次会议上,还有多项在全国大赛中获奖的志愿者精品项目介绍。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救护之翼’”广东省应急救护志愿培训基地项目、河南省胸科医院的“爱在胸医,护佑‘心’生”项目、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肠呵护 常快乐’志愿服务项目”、还有“‘掌亮心灯’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项目。各大医院代表还围绕着医务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创新与挑战为主题进行圆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