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GZDDW丨肿瘤分会场暨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成立大会圆满落幕
医院动态
阅读:


11月7日,第七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肿瘤分会场暨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

下午2点半,会场内已经座无虚席,令人瞩目的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成立仪式拉开序幕。会议荣幸邀请到CSWOG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教授以线上视频的形式致辞。林桐榆教授对于联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联盟的发展和未来表示期待。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紧随其后的是CSWOG结直肠癌专委会主委、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我院首任院长汪建平教授莅临指导。汪建平教授对于联盟的发起人邓艳红教授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表示联盟的成立既存在挑战也存在机遇,希望联盟的全体成员能协作一致,为难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主委,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内科组组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连线致辞表示,对于联盟的成立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也能尽自己的能力推动联盟更进一步,创造更多临床和学术价值。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出席,并发表讲话。王锡山教授表示难治性肠癌联盟是全国首个依据难治性肠癌建立的重要联合组织,在未来,联合多家中心,整合各家力量,有利于诊疗技术的迭代更新,难治性肠癌的诊治具有更多更长远的意义。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主任及细胞分子诊断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李建明教授在联盟力邀下,对联盟提供了协作发展的思路。李建明教授表示,建立难治性肠癌联盟的其中一项初衷,就是希望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这部分患者寻找到最佳的治疗策略,而各联盟单位共同协作参与和规范的临床研究设计与质控至关重要。相信在各单位的协作下,难治性肠癌联盟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难治性肠癌联盟荣幸邀请到沈琳教授、王锡山教授、李建明教授作为联盟的学术顾问。

接下来的环节中,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发起人、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我院院长助理、肿瘤中心主任邓艳红教授,介绍了难治性肠癌联盟的成立背景、意义和筹备工作,详细阐述了联盟的工作内容和定义了难治性肠癌的范畴,将为难治性肠癌患者带来更多更优的诊治方案。邓艳红教授表示作为发起单位,将会与各联合发起单位共同协作,不断优化难治性肠癌治疗同时,为联盟的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在协作中共同进步。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下午3点在与会观众共同瞩目下,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启动仪式正式开始。汪建平教授、王锡山教授、李建明教授以及难治性肠癌联盟各单位发起人邓艳红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丽珠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马冬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谢德荣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健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曾波航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青峰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谢忠教授、东莞市人民医院贾筠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巍教授、粤北人民医院张国平教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希成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余更生教授、东莞康华医院张浩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建夫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余桂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邓力教授、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张宗城教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蔡良真教授、东莞市中医院吴意红教授、东莞市厚街医院刘利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建军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何婉教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欧阳考滨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林洁教授依次上台,倒计时并合影留念,共同庆祝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正式成立。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汪建平教授为王锡山教授和李建明教授颁发学术顾问聘书。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汪建平教授为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发起单位负责人邓艳红教授授牌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王锡山教授、李建明教授、邓艳红教授为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联合发起单位负责人或代表授牌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邓艳红教授为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检测中心单位——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授牌

祝贺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成立仪式的圆满成功!

激动人心的启动仪式后是干货满满的学术交流。大会第一节主题是“结直肠癌的分子病理”,在佛山市人民医院王巍教授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谢德荣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李建明教授就“结直肠癌的分子病理”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结直肠癌锯齿状瘤变途径的分子特征,提出要重视对锯齿状瘤变所致结直肠癌分子特征的理解,讲座内容给了参会人员很大启发。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来自我院病理科范新娟副教授和肿瘤内科张剑威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彭建军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赵建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的林洁教授对李教授的演讲专题进行了深度讨论和提问。专家们提出,虽然目前基于病理组织学特征、基于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特征等多组学的综合分类方法是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最优选择,但仍处于研究早期阶段,距离实际临床应用仍有一定距离,希望后续能开创出较为简单、操作性强的分型方法,另外,基于中国人群的结直肠癌分子分型数据仍然欠缺,对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将具有重大意义。将分子分型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疗效预测等,将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尤其是对难治性肠癌患者。专家们总结,未来的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研究方向,一是平衡分子分型的简化和综合化,在最大程度保证精准性的同时考虑临床可及性。二是对难治性肠癌,可从基因组学等综合分类方法多维度评估,从基因分子层面探索和解释难治性肠癌的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以提高难治性肠癌的治疗效果。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大会第二节主题是“结直肠癌年度治疗进展盘点”,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马东教授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谢忠教授的主持下,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在线上分别从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两部分为我们讲述了今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免疫治疗方面,袁教授首先深度解读了今年ASCO结直肠癌领域最热门的KEYNOTE-177研究,在MSI-H mCR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对比化疗联合靶向,试验组(帕博利珠单抗)mPFS显著更长且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更低。也是今年更新的Checkmate-142研究结果表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单抗的双免治疗可能更优。因此,MSI-H或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未来会成为一种标准治疗模式。而对于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袁教授通过解读MEDETREME研究和KEYNOTE-651研究,认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靶向治疗部分,袁教授为我们解读了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BEACON研究以及HER2扩增和KRAS突变相关的研究,对于这些少见突变分子亚型肠癌,针对性靶向药物的使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来自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的蔡良真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何婉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余桂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胡华斌医生,对袁教授的演讲专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经讨论后总结表示对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使用PD-1抑制剂治疗使得患者明显获益,而对于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接受双靶或三靶目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丽珠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健教授的主持下,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小田教授,对本年度胃癌治疗进展进行了盘点。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张小田教授围绕今年的ASCO和ESMO中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包括CM649、ATTRACTION4、GASTRIC GC01研究,张教授指出以上研究有望改写指南,而RC48、PETRACA、FLOT7研究以上研究虽未改变实践,但对未来有重要影响。在研究解读的基础上,张教授还针对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抗Her-2新药研究进行细述。最后张小田教授提出了未来在“新型靶向药、靶向免疫联合治疗及围手术期治疗”方面自己的思考,使在场及线上的各位专家、教授获益匪浅。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我院的邓艳红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邓力教授、东莞市厚街医院的刘利教授以及东莞市中医院的吴意红教授对张小田教授的讲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专家们表示今年是胃癌免疫治疗年,虽然上述研究中患者整体生存时间延长较短,但对未来仍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指出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如何筛选出适合单独免疫治疗、单独化疗或联合治疗的患者仍是任重而道远。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贾筠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曾波航教授的主席下,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程树群教授在本环节的演讲中,以“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诊治及进展”为主题,结合自己在制定中国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疾病最新的诊疗现状和理念。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程树群教授提到,东亚诊疗规范与欧美指南存在差异,但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总体疗效方面东方优于西方,尤其是中国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国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欧美人群延长约9个月。程树群教授进一步从肝静脉癌栓新分型、手术切除理念、手术指征、术前评分系统、转化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无法手术情况下的介入栓塞治疗、放疗、联合治疗等角度,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了中国的诊疗经验和所取得的成绩。值得关注的是,在精准治疗的大背景下,分子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也为疾病的诊治带来曙光,中国学者的声音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肯定。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我院肿瘤内科的凌家瑜医生和介入科刘洋医生、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欧阳考滨教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中心医院的余更生教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的张宗城教授对程树群教授的演讲专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们提出,目前欧美指南针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以靶向治疗为主的全身治疗,而中国则是以手术、介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的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专家们总结,未来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研究方向同样也需要数据及病例的整合,在大平台的基础上提高研究循证级别,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最后一节由粤北人民医院张国平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青峰教授和主持,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带来“结直肠癌疑难病例剖析”。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林教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5例结直肠癌疑难复杂病例。林教授每个病例介绍的时间不长,但这5例疑难病例每一例给予我们的多方位的思考,包括在结直肠癌的药物相关敏感性和耐受性相关基因的检测,对于疑难病例的积极尝试和探索,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前沿探索等,都将对我们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有非常大的启发作用。最后林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对疑难病例积极治疗的探索,发起临床研究证实,最终能改变临床治疗指南,推动肿瘤治疗发展。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希成教授、东莞康华医院普张浩教授、我院肿瘤内科吴泽华医师和秦歌博士4位专家表示对林桐榆教授的病例分享受益匪浅,并且结合各自多年的临床经验与独特见解,进行了深度的讨论与讲解。首先专家们十分同意林桐榆教授教授的观点,在临床工作中要始终以患者利益为目标,对患者不放弃不抛弃,结合外科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多学科治疗方法,制定符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次通过对疑难病例治疗的探索,最终能把单个临床案例转化为临床研究,为更多患者带来临床获益。最后希望借助广东省难治性肠癌联盟的平台,多医院多学科进行交流探讨学习,实现合作共赢。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在收获满满的学术交流后紧锣密鼓进行的是第十四次OPTICAL研究者,OPTICAL研究是由汪建平教授、黄美近教授、邓艳红教授牵头的结肠癌新辅助化疗对比术后辅助化疗的III期临床研究,全国30家中心参与。在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后,各中心单位也汇报了近期的入组及随访情况。热烈讨论结束后各中心单位一起合影留念。

ac3a98bd1e5146e79669ce7028a1fcdf.jpg

本次会议于下午6点半圆满闭幕。大会优秀的专家讲者、积极的前期筹备、强大的后勤保障获得了参会人员的认可和赞赏。会议的成功离不开各位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对所有出席会议的讲者嘉宾,以及以各种方式参与和支持本次会议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