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因疫情一再推迟的第四届“消化道病理诊断高级研修班”在我院3号楼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山川湖海,距离并没有阻隔大家对病理学习的热情;大洋两岸,各位教授的授课指点迷津。
此次高级研修班由我院病理科黄艳主任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刘秀丽教授共同策划,有幸邀请到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李少英教授、耶鲁大学病理学系潘增刚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周炜洵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姜支农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子茵教授组成带教导师团队,分享诊断经验。同时诚挚邀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薛玲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扬教授与我院病理科范新娟副主任共同主持会议。
线上的各位专家
黄艳主任与刘秀丽教授共同主持开幕式,对本次参会的国内外专家们表示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黄艳主任回顾了我院病理科主办高级研修班的历程,以“消化道疾病病理诊断”为主线,5年来,初心未改,依托中山六院胃肠外科优势,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和好评。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 李少英教授
开幕式结束后,李少英副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胃肠道‘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主题讲座。李少英通过具体病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流程。
美国耶鲁大学 潘增刚教授
随后,美国耶鲁大学潘增刚副教授分享了“胃肠道‘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经验。潘增刚从基础形态、正常结构到“低级别”淋巴瘤的诊断线索,细致地梳理了整个谱系的诊断要点。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刘秀丽教授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刘秀丽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炎症性肠病的异性增生——传统及进展”的学术讲座。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性增生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重点及难点,刘秀丽不仅娓娓道来传统异型增生,还详尽剖析了不同亚型异型增生的镜下形态特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姜支农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姜支农主任医师,对“胃肠道NK/T细胞源性淋巴瘤”作了精彩讲解。姜支农从发病率、临床特征及镜下特点等方面,阐释了不同NK/T细胞源性淋巴瘤的异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子茵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子茵副主任医师,带来了“胃肠道EBV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主题讲座。由广义、狭义的EBV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开始,逐一为学员们讲解了这一系列疾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 周炜洵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周炜洵主任医师,通过一个个充满诊断陷阱的病例,详细讲解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难点,练就火眼金睛,不错过任何蛛丝马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黄艳主任
黄艳主任最后梳理并总结我院胃肠道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结合医院病理科的经典病例,全面而简洁地归纳了胃肠道常见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及诊断陷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薛玲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扬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范新娟副主任
研修班秉承了先理论后实践的初衷,下午读片环节由我院病理科淋巴瘤亚专科诊断小组成员刘海玲主治医师和娄晓盈主治医师带教读片10例经典病例。叶子茵教授带大家细致学习了三例疑难又罕见的淋巴瘤,让学员们大开眼界、意犹未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子茵教授
我院 刘海玲医生及娄晓盈医生
此次研修班旨在与全国病理同仁分享胃肠道各种常见淋巴瘤、炎症性肠病的异型增生、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的诊断经验,交流心得;不仅促进了中美两地病理同行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更为全国各地的病理同道献上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本次研修班获得了较之前更大的关注,吸引了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山东等1000多名病理医生线上学习。此次会议的讲座内容与读片环节一脉相承,系统地由理论到实践,充分阐明了胃肠道常见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思路,促进了广东地区乃至全国消化道疾病的病理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