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招收进修生简章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是国内知名的具有显著专科特色的三甲综合医院。病理科工作区域总建筑面积达1000余m2,功能设备齐全,空间布局合理,工作环境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工作环境宜人。
病理科队伍不断壮大,人员梯度合理,现有科室人员40人,本科室以消化道病理诊断为主,其它各系统病理诊断共同发展。近年来,科室科研实力逐步提升,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达650万元,主持及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级等科研资助项目10项,SCI论文3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40余篇。分子组技术员均有在分子诊断领域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的实际经验。
科室已举办4届《消化道病理诊断高级研修班》,邀请了国内外知名消化道病理专家授课并现场带教读片。2021年首次举办线上会议,参会人员多达1000人,反响热烈,在业内获得极高赞誉。
科室特色
亚专科特色明确
依托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病理科在结直肠癌和炎症性肠病(IBD)病理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021年内镜活检标本近4万例,消化系统手术切除标本近2万例,其中结直肠癌手术量近5千。
开展项目齐全
科室常规开展了活体组织诊断、脱落细胞学诊断、术中冰冻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项目、特殊染色项目、胎儿尸体解剖学检查以及分子病理诊断。分子诊断实验室检测项目覆盖多个技术平台,如一代测序、二代测序、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液相芯片技术及细胞染色技术。开展多项消化道肿瘤相关基因检测项目,含KRAS、BRAF、PIK3CA、NRAS、PDGFR、C-kit、MSI-PCR、STR染色体三体检测、MLH1甲基化检测、肿瘤组织多基因突变检测、NIPT检测,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SDC2启动子甲基化检测项目。
独特培养方式
黄艳主任为组长的带教团队,通过理论授课与读片相结合,重点指导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思路,IB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将科室十几年积攒的教学病例及疑难病例分享给学员。学员每周参加一次由胡品津教授为组长的IBD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近几年有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陶丽丽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人民第一医院房惠琼副主任医师和王路祎主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王媛媛副主任医师以及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正洋主治医师来院交流学习。
招生计划
2022年招收进修生2名,2023年招收进修生3名,联系人:赵老师,15692002207;拟招收分子病理技师进修生2名,联系人,傅老师,020-38455490
专家介绍:
黄 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近30年,有着丰富的病理诊断经验,尤其擅长炎症性肠病及消化道肿瘤的病理诊断。
中国炎症性肠病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编写专家;
国家卫计委结直肠癌规范化病理诊断主笔编写专家;
第七届羊城好医生;
主持广州市医药科研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科研基因2项;参与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已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0余篇,其中在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上获奖论文2篇,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优秀论文1篇;参与编译编写《直肠癌临床、病理、MRI图谱》、《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肛肠外科手术学》、《胃肠外科手术学》、《炎症性肠病病理鉴别诊断》等论著;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病理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俱乐部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炎症性疾病病理专业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等。
范新娟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物样本库主任、病理科副主任
长期从事病理及分子病理的诊断、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炎症性肠病及放射性肠损伤的分子机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Autophagy,Medical Image Analysis, Oncogene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
荣获“梁伯强教授病理学奖学金”、“吴秉铨病理学发展专项奖学金”及“中国杰出病理青年医师”奖;国家卫健委《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版病理巡讲专家。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诊疗规范化推广应用专家委员会病理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病理学与分子病理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傅新晖
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分子诊断实验室负责人
从事分子诊断工作11余年,经验丰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863”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
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申请第一发明人专利11项,授权5项;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细胞病理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肿瘤分子病理协作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