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确诊需多重检查 治疗要定时吃药
媒体报道
阅读: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雄慧

  通讯员 简文杨



  3月25-29日,来自省内外多家医院的医生参加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举办的炎症性肠病高级医生培训班,这是国内最高等级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培训项目,参加者均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有腹痛、便血、腹泻、消瘦等症状。由于病因不明,临床上患者个体表现差异较大,又缺乏特异性的临床检测手段,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误诊误治的现象较多,临床诊治风险较大。

确诊无单一标准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中山六院炎症性肠病中心首席专家胡品津教授表示,迄今为止还没有能够确诊炎症性肠病的单一检查方法,因此,除了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外,一般患者还需要做血液检查、上下消化道的内镜检查、小肠造影或小肠镜等相关检查。

  胡品津介绍,抽血是为了了解该疾病的炎症活动度,常规胃肠镜检查和小肠造影或小肠镜检查则主要是了解疾病病变范围、黏膜表现等,同时在消化内镜过程中还可取下一小块组织做活检,更清晰地观察其是否与正常组织有别。

  因此,中山六院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有来自包括消化内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内镜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营养科等学科的多个专家共同参与诊疗。

治疗可保正常生活

  胡品津教授指出,炎症性肠病在欧美多见,我国发病率不算高,但也并非罕见。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和肝胆等肠外表现。克罗恩病最常发生于青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呈多样化,通常包括消化道表现、全身性表现、肠外表现及并发症。消化道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和腹痛,可有血便;全身性表现主要有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疲劳、贫血等,青少年患者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

  良好的营养支持在任何疾病的治疗中都是必须的,特别是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胡品津强调,患者常常有腹泻、血便、腹痛等症状,这时务必保证适当的营养供给,这也是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患者不需要特别调整饮食,除非病情有特别需求,譬如回肠炎症反应严重以至肠腔十分狭窄时,就需要低纤维饮食或全肠内液体营养,还可以在病人睡着的时候通过胃管持续注入营养液,提供能量,但这些都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胡品津表示,炎症性肠病虽然是严重的慢性疾病,但并不致命。大多数患者只需要定时吃药,有时需要住院治疗,基本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