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苏晓璇 通讯员简文杨)春节期间,1岁多的宝宝小东(化名)突然不停哭闹,喝奶就吐,甚至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送到当地镇医院后,经做胸部X线检查,发现一枚硬币卡在了小东的食管内。当地医院考虑到小东年龄太小,不敢进行处理,几经辗转,小东被送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最终经消化内窥镜将硬币取出。
据小东妈妈介绍,春节家里客人多,她顺手把几枚一元硬币放在茶几上,后发现硬币不见了,以为是丈夫收起来了,也没太在意。不料到了晚上,儿子小东一直哭闹,还指着自己的嘴巴,“以为他肚子饿,给他冲了奶粉,但喝完还是哭闹,给他量体温,也很正常。”隔天,小东还是持续莫名哭闹,还发展至喝奶就吐,到了第3天,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小东妈妈这才急了,赶紧把他送到当地医院就诊。
根据小东的症状,医生一开始怀疑是肺炎,因此做了胸部X线检查,却意外发现小东食管内有一个圆形的金属异物,像一枚硬币。在医生的详细询问下,最终确定,小东是误食硬币导致的消化道堵塞。当地医院考虑到小东年龄太小,再加上出现了发热,不敢进行处理,将之转到中山六院。
中山六院结直肠外科张兴伟主治医师介绍,异物在小东的食管内已有三天,随时有穿破食管的危险,一旦穿破,可能导致大出血。考虑到小东的年龄,如果行手术取出,风险太大,最终决定经胃镜下取出。
此时,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了面前:对一个不到2岁的儿童作胃镜检查,必须在全麻下进行。但小东已经出现发热、咳嗽,“全麻的风险很大”,该院麻醉科靳三庆主任表示,随时可能出现喉痉挛。经麻醉科、消化内镜中心、外科紧急会诊讨论后,最终仍决定给小东行全麻,但给予全程监护。
胃镜第一次很顺利就进去了,也看到了硬币,但小东却突然出现血氧饱合度下降,医护人员立即停止了所有操作。经过麻醉医师迅速处理后,小东的血氧又恢复正常。这意味着,可供医生进行胃镜操作的时间很短,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并快速钳住硬币将其取出。在认真的准备后,第二次操作顺利将硬币取出,小东的食管没有任何损伤。短暂的住院后,小东终于恢复正常了。
【南方农村报】硬币卡住食管胃镜无创取出
媒体报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