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华社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中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简文杨
很多人都知道冷空气到来后,脑中风会来势汹汹。可是你知道吗?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脑中风也易高发,这些病人甚至可能比风湿病患者更早“预报”天气变化。所以冷空气到来前,哪怕是多么风和日丽,如果发现家中的老人出现头晕、手脚麻木等症状,要格外警惕是否脑中风前兆,应尽早就医,把握好逆转危机的“黄金4.5小时”。
气压变化也会诱发脑中风
脑中风在冷空气到来后易发生比较好理解,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体表血管就会收缩,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极易诱发脑中风。脑中风大多来势汹汹,尤其是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有些先有一个较缓时期,随着梗死程度的加重而病情危重。
为何冷空气到来前,脑中风也易高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解释,冷空气到来前,气温虽然没有开始变化,但是气压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的气压会让人睡眠不安稳,甚至可能会引起代谢、内分泌的紊乱。气压的不稳定也可能会影响人的情绪,情绪变化会成为血压升高的促发因素。普通人对这一系列身体的变化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但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对于本来就有多种基础疾病,血管已经变脆、出现粥样硬化的老人来说,就可能成为一次脑中风发作的“导火索”。
多喝水、会补觉、善运动可预防
在冷空气到来前后这段时间如何预防脑中风的发生?李中介绍,冬天不容易出汗,大多数人的饮水量会减少,但对于脑中风高危人群来说,冬季补充足量的水分显得尤为重要。李中解释,老年人心脏的收缩变差,这就好比供水的水泵力量不足,泵出血的力量已经变弱,这时候如果喝水再减少,血容量减少,血液变得黏稠了,那么可以被“泵”到脑部的血液就更少了。如果这个老人的血管已经有粥样硬化,便更容易发生阻塞,引起缺血性脑中风。
除了要喝足水、饮食要清淡,还要善于补觉。由于冷空气到来前会出现气压的变化,会让人睡眠不安稳,睡眠质量变差,人的情绪也易躁动。老人要善于补觉,晚上没有睡好,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多睡会儿,睡眠补过来了,身心的不适也会得到缓解。
天气一冷,很多老人停止运动了。李中认为,适量的运动对预防脑中风发作是有帮助的。不过他建议,天气太冷时不要太早出去运动,避免骤冷对身体的刺激,可以等太阳出来了气温有所上升后再出门运动,不方便出门的老人也可以在家中运动。
头晕、手脚发麻都可能是前兆
冷空气到来前,天气往往比较暖和,家人以及老人本人都很容易掉以轻心。李中提醒,如果家有老人一定要绷紧这根弦,老人如果出现头晕、手脚发麻、眼睛突然看不清,或看东西有重影,要尽快送到医院,请医生帮忙判断是否是中风前兆。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医学界一致认为,溶栓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首选疗法,而最佳治疗时间是“黄金4.5小时内”,并且越早越好。根据最新欧美和国内的中风治疗指南,静脉使用溶栓药,在发病3小时之内最有效,而超过4.5小时再溶栓,只有极少数病人有希望。超过6小时,特别是12小时之后,再抢救作用不大。资料显示,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发病后两小时静脉溶栓的比例,美国达70%,中国则不到10%。这与很多患者送院不及时、治疗延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