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学习国外经验加强医患沟通 广东医院招募义工
媒体报道
阅读:

记者夏杨、通讯员焦杨报道:“现在医患关系紧张,需要加强沟通和服务,欢迎社会人士到医院参与志愿服务!”在中山六院、省人民医院和省中医院的牵头下,18日广东省医院协会成立了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中山六院常务副院长兰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即日起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以后患者来医院也将感受到不一样的贴心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八毛门、录音门、弃婴门一个接一个,我的心情很沉重!”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耿庆山说,作为医生的价值观,不仅有对医疗技术的崇拜,还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责任,增加医院的人文关怀。“我对医院即将全面开展的医疗志愿服务充满期待!”


耿庆山说,在国外考察时,发现中外医疗技术差别不大,但国外的医疗体系中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许多医生、护士,或各行各业的热心人下班后来到医院,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目前美国的志愿服务占劳动量的10%,而中国的连1%都不到!”


“医疗志愿者可以是医院内的,也可以是医院外的;可以有医疗知识背景,也可以完全没有;只要有一颗服务社会的心,我们都欢迎。”中山六院常务副院长兰平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说,医院内已设置了医务志愿者工作部,专门负责志愿者的招募、组织、培训等,构建一个现有医疗服务之外的服务系统。


医院内开展志愿服务,这种活动以前各医院都或多或少开展过,如今再开展,有什么不同?对此兰平说,以前没有组织机构,只是松散临时的活动,提供就医引导、咨询等表层次服务,有时甚至被患者误以为是医托、药托,引起反感。“以后将成为一个服务系统,志愿者穿着醒目的蓝马甲上岗,服务内容也更加多样。”


兰平说,志愿者登记后经过培训,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安排合适的岗位,懂心理的可以为患者心理辅导,懂医疗的可以提供医学咨询,善沟通的可以陪患者聊天,学艺术的可以弹奏音乐为患者舒缓心情;企业家希望帮助贫困的病人,医院内的志愿者组织也能搭建和贫困患者的桥梁……


另外,目前医患关系紧张,而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利于社会了解医院、了解医生;同时志愿者的服务精神也能提升医生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


“志愿者介入能提升服务效果,大大增加患者满意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医疗志愿服务,该院院长王杉举例说,病人在接受3-4个小时的透析治疗时,有个志愿者陪他聊聊天,哪怕只说说家里的阿猫阿狗,都会对患者是莫大的安慰。另外他们医院中的志愿者利用午休时间做手工礼品袋,装上几颗糖果送给就诊的孩子们,结果孩子们非常高兴,患者普遍感觉很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