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压力,令肠胃频频“闹情绪”
媒体报道
阅读: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主任 任东林教授  消化内科副主任 李初俊副主任医师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枫枫家只有他们夫妻两人,可最近家中的马桶却显得特别紧张。枫枫的老公因为便秘,在马桶上一坐就是大半个小时,而枫枫经常有腹泻、腹痛的问题,最近更加严重了,一天要上好几次。枫枫此前也去过医院,做了胃镜、肠镜等检查,却发现既没有病菌、病毒感染,也没有炎症、溃疡、息肉与肿瘤,医生说她得的是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医生说,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都属于消化科的常见病,受精神因素影响大。临近年底工作紧张,症状更易加重,就诊人数几乎占了消化科门诊的半壁江山。


  1   【肠易激综合征】


  白领为啥易患肠易激综合征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初俊介绍,肠易激综合征是指最近3个月,每个月有3天以上反复出现腹痛或不适,并有排便后缓解,发作时排便频率改变、大便有外观改变等表现,三项中至少符合两项,而且同时排除了器质性疾病,方可诊断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仅次于感冒。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个体差异很大。不过从临床观察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性格多属于遇事就容易紧张,或有抑郁倾向。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患者以青年女性略多,都市人群尤其是白领人群更容易患上肠易激综合征。它不仅会在食物、药物、酒精刺激后出现,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久坐电脑前、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很容易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然而,许多人往往每当肠胃不适时,就用对付病菌、病毒传统方法来应对,结果加剧这种症状,反复发作。



  辗转看病不可取


  饱受肠易激综合征之苦的人喜欢遍访名医,这种看病的方法不可取。“功能性胃肠病缺少异常的检查指标,诊断有其特殊性和模糊性。”李初俊认为。因此,在不同医院和医生之间,诊治效果差异很大。不论是“持久战”或“综合战”,都要和医生密切配合。患者应当按照医生的要求准时复诊,这样,医生才能根据用药的效果,继续进行临床思维:如果药物起效了,但还不是太理想,这是个体原因,还是有其他因素?譬如有较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焦虑),除了胃肠动力调节药,医生可能还会加用精神类药物。这就是医生临床思维的持续。对你的情况掌握得越多,医生就越能给你更合适的建议。


  2


  【便秘】


  冬季为何容易便秘?


  经常受便秘问题困扰的人会发现,到了秋冬季节,便秘更易复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主任任东林教授解释,冬季天气相对干燥,由于出汗少,喝水也比较少,人体容易缺水,水分不足大便容易干结,于是带来排便困难的问题。另外,天气寒冷,人们减少了户外运动,运动少肠道蠕动会变慢,也会带来便秘的问题。


  要解决因干燥引起的便秘,最简便的一招,就是积极补充水分。一般情况下,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约为300毫升。到了冬天,为了及时补足这些损失,每天至少要多喝500毫升以上的水,以保持呼吸道、肠道的正常湿润度。此外,也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以改善便秘。


  冬季天气比较冷,不再适宜吃寒性的水果,吃性平的水果最适合,比如苹果、火龙果等。当然,还可以多进食一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麦片、冬菇、番薯、玉米等,可以增大食物的残渣量,易于产生排便反射。


  要抓住转瞬即逝的便意


  有的时候便秘也与焦虑有关,人的精神状态紧张,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肯定是优先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如脑部、心脏、基础代谢,而胃肠就成为最后被考虑的部位。肠道供血不充分,没有足够多的养分供应,“动力”不足,肯定会消极怠工,蠕动缓慢,自然就形成便秘了。


  此外,现代人过于忙碌,经常忍便,或忙起来就忘了排便。任东林指出,便意持续只有几分钟,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捕捉到。人们对便意经常予以抑制,就使直肠渐渐地对粪便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使得排便难上加难。所以,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了便意千万不要忍;排便时用手按压腹部,增大腹压,促进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