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肖昕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简文杨 郝虎
近日有媒体透露,静脉血验血钙“不靠谱”,而中国特有的“全民补钙”现象也确实让人惊心。毫无疑问,钙确实是促进宝宝骨骼和身体机能生长的重要元素,“婴幼儿到底该不该补钙、怎么检测才正确、如何正确补钙”正成为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主任肖昕教授。
缺钙其实缺的是维生素D
正常婴幼儿的生长需要钙,但不是补钙。卫生部印发的《母婴健康素养》二十六条提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充钙剂。而且儿童缺钙的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是维生素D缺失。缺维生素D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这四种疾病,一直是我国儿童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卫生部重点预防的疾病。儿童缺少维生素D,不能促进钙在肠道的吸引,钙也不会沉积到骨骼上,在临床上表现为缺钙的症状。
肖昕教授指出,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某种元素过量会抑制其他元素的吸收。钙和铁、锌等微量元素都属于二价离子,过多补充钙质,就会造成体内二价离子过于饱和,影响铁、锌等其他二价离子的吸收,增加缺铁和缺锌的风险。此外,两岁以内的婴儿肾脏发育不成熟,不当补钙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如果从小吃惯了“高钙”,长大后,一旦钙供给不上,可能比别人更容易缺钙;或者依赖上“高钙”,高钙又增加了肾结石的风险。
宝宝食物补钙才最安全
对于更多家长来说,促使其给宝宝补钙的原因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例如枕秃、夜惊、多汗等。但事实上,上述问题并不能作为判断宝宝缺钙的决定性依据。比如说,缺钙只是导致枕秃的病因之一,枕秃也只是缺钙的一个表现。
“母乳不足或非乳类喂养的儿童或者生长速度较快的阶段的婴幼儿就可能需要补钙。”肖昕教授强调,所有的营养元素,从群体来看都有一个适宜摄入量和最大摄入量。尽管个体有差异,但最好控制在适宜的摄入量,最多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摄入量。营养素在人体中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人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过量摄入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肖昕教授认为,保证孩子的营养,防止各种元素缺乏,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膳食平衡,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补充各种营养元素,食物补钙是最好也是最安全的途径。
微量元素检测缺钙不靠谱
目前,有媒体透露手指采末梢血检验血钙“不靠谱”,肖昕教授指出,通过测血液(钙不是微量元素)中钙含量的办法,并不能真实反映缺不缺钙。只要儿童的代谢能力是正常的,骨骼中的钙就会转化为血钙,来维持血钙的正常。如果血钙的浓度都不能保持稳定,儿童就会较为严重的症状,如VD 缺乏性抽搐,严重的话会出现搐搦。因此,不建议通过测微量元素的方法判断是否缺钙。目前判断儿童是否缺钙可以通过测定血浆离子钙、总钙以及相关酶间接反映体内钙营养状况,在临床上诊断缺钙(佝偻病)的金标准是X光线双能吸引法。
儿童体内各种元素的缺乏,主要是看其临床症状,而不是只看检测数据。肖昕教授介绍说,一般6个月龄以后的孩子出现元素缺乏的临床症状,结合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等方面)、喂养情况等,才考虑进行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检测。如锌缺乏的孩子,会表现为厌食、生长发育落后、抵抗力差等症状;血铅过高可有免疫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而如果孩子生长发育良好,就没有必要常规做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和血钙等检测仅仅只是一种参考,检查结果都只能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