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用“脑”不用“心” 形劳而不倦
媒体报道
阅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主任石显方副教授谈养生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简文杨

    都说中医养生有道、驻颜有术,一点也不假。初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主任石显方副教授,看上去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身材壮实的石显方教授,身着天蓝色衬衣,配搭黑西裤,浓眉毛下架一副金边眼镜,声音沉稳有磁性,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气宇轩昂的气场。

    他的诊室,除了医书、电脑、诊病工具,最显眼的恐怕要数办公桌左角落摆放的那一套功夫茶具。石教授不是潮汕人,但他爱喝茶,“我比较喜欢普洱和单丛,普洱暖胃,单丛消食。”光听他介绍喝茶的好处,就让人很受益。

动脑不动心乃养生精髓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养生,但对于如何养生,我们还是怀有太多的疑问。出身五代中医世家的石显方教授表示,《黄帝内经》所提倡的中医养生,并非只是单纯的用食物、药物调养身体,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永不满足的欲望是烦恼的根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现代人过度透支了自己的精力。石教授一针见血地点出这一事实,建议大家要想真正领悟养生,须做到《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压力实际每个人都有,如果能少欲,心就会安。真正的心安以后,只用“脑”不用“心”,即使做很忙的工作也不会感到累。“通俗讲就是,心平气和去做事情,就不会累。”石显方认为,动脑不动心是养生的精髓。

打坐一小时代替午休

     由于医院离家近,四十五岁的石教授每天步行上下班,晚饭后要是没事做也会走上一个钟。不过,他认为走路只是一般地舒展筋骨,最好的运动其实是打坐。而且,他从高中起就开始练习打坐和八段锦。

      说到这,石教授讲起他年少时的一段轶事。他小时候,脾气很不好,别人要是骂他一句,他定要跟人打架。从初中开始练少林武功,虽然体魄强壮了,但思想境界没提高,还是容易冲动。“后来看见父亲经常打坐,觉得有趣,就自行跟着打坐,坚持了一年左右,发现自己的脾气变好了。”石教授称,打坐是静心的最好方式,静能生悟、增智慧,他诊病中的好些难题就是在打坐中解开的。

    不过他强调,这只是他个人喜欢的休息方式。现在,他每天中午盘腿打坐一小时以代替午休,比睡上两个小时的休息效果还好。

吃面食长力气

     来自河南的石教授爱吃面食,家里以吃素为主,一周最多吃两顿肉。“周一至周五都是早上咸菜馒头,一两个鸡蛋,搭配豆浆;中午吃碗面;晚上煮小米粥,放点豆沫、青菜碎、盐,配馒头,周六中午烧排骨或炖牛肉或吃鸡肉;星期中间吃上一两次鱼。尽管少吃肉,但人也有气力。” 石教授介绍说,初到广州,也曾试着入乡随俗吃南方饮食,但感觉“哪一天不吃肉,就饿得慌”。

      都说烟酒伤身,但是石教授是烟酒均沾。对于酒,他不认为非要禁,而要看喝酒的心态。喝酒要喝快乐酒,不要喝假酒,更不要喝闷酒。而抽烟,他坦言,一点好处都没有,赞成戒烟。

谈病人

“面对越焦躁的病人得越有

    记者:中医诊病时间长,经常会遇到情绪焦躁的病人。而病人的情绪,很可能会影响到医生。这时该怎么调整情绪呢?很多人提到用深呼吸让自己平静。

   石显方:深呼吸是较低级的调整情绪的方式,最好的方法是用善心对待病人。对越焦躁越刁蛮的病人,医生得越有耐心。“病人若提到刁蛮问题,你心平气和地解释,他的怨气其实会随之散去。若是跟病人计较,以怨报怨,反而更糟糕。”

谈考生

预防不得病,

比吃补品更有用

   记者:6月7日高考在即,很多家长为孩子买保健品,甚至到医院开名贵药材,你认为恰当吗?

    石显方:考生在考前健康方面,关键是预防不得病,不要乱吃乱补。具有补养作用的药材或营养品大部分是热性的,而内热容易引外风。考生只需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常规饮食应付考试即可。考生饮食应该少吃肉,宜吃带鳞的鱼、蒸水蛋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天麻或冬虫草给孩子炖汤喝。时下天热,也可以用麦冬、百合或石斛、百合、赤小豆,煲汤喝。但是党参、北芪最好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