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鼾症制造几多“马路杀手”
媒体报道
阅读: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主任 张湘民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简文杨

许多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均与疲劳驾驶及违章驾驶有关,而疲劳驾驶中又有相当部分与司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日前免费为广州市专业机动车驾驶员进行睡眠呼吸障碍筛查。筛查结果显示,有打鼾的司机中,超过50%在睡眠中有缺氧(低氧血症),这易导致白天开车时打瞌睡,大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该结果同样提示,私家车驾驶员如果晚上睡觉时有打鼾症状,最好及时进行筛查并治疗干预,避免白天开车时因精力不济而出现交通事故。

案例:

开着车 竟然睡着了

王先生是广东某长途汽车公司的司机,几年前,他就开始出现打鼾现象,经常遭到妻子的投诉,但王先生并不以为然,认为人到中年,特别是男人,打鼾很正常。可是这一两年,他白天的工作状态很不好,经常感到精力不济,开着开着车就想打瞌睡。有一次,他开车的时候竟然睡着了,可能只持续了一两秒,但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好在当时路比较直,路上车辆也少,才没有出事。这之后,他开车时,就叮嘱售票员路上要经常和他讲话,避免再次开车入睡。

偶然间,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面对专业驾驶员免费进行睡眠呼吸障碍筛查的消息,这才意识到自己白天总打瞌睡,可能就是祸起晚上打鼾,于是便主动上门咨询。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他果真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鼾症会使开车风险增大7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主任张湘民教授介绍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俗称“鼾症”,主要是由于睡眠时维持上气道开放的肌肉松弛,出现气道塌陷堵塞,而引起的一种以打鼾和呼吸暂停为临床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其主要危害在于频繁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间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从而引发人体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成为多种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的源头性疾病。

据统计,在中年人及体重超重者中,鼾症患病率可高达50%,国际卫生组织已经将鼾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

患鼾症的人白天极易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从事高危行业时易出差错,驾车时特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美国一项研究,鼾症患者开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是正常人的7倍,鼾症患者开车导致的交通隐患不亚于酒后驾驶!部分国家和地区立法限制未经有效治疗的鼾症人士成为专业驾驶员。

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像王先生这样,不得不开车,可又有鼾症该怎么办?张湘民教授介绍,目前国内外对鼾症的首选治疗是气道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即呼吸机治疗。根据国外的资料,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有效率达到80%以上。但由于患者要戴着呼吸机睡觉,远期依从性不好。

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外科手术,手术的方法非常多,要根据气道阻塞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疗效。有两种新型微创手术方法正开始应用于临床,分别为“舌根牵拉术”和“软腭支撑术”。“舌根牵拉术”主要适用于睡觉时因舌肥大、松弛、后坠而导致打鼾的人群。“软腭支撑术”适用于软腭肥厚、咽腔狭窄的人群,方法是在软腭内植入高弹性支撑体,一端用钛螺钉固定在硬腭。两种方法对大多数鼾症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