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膀胱“堵”不起 小心憋出病
媒体报道
阅读: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江澜、简文杨)十一长假进入尾声,不少人的身体已经开始吃不消。因上厕难导致长时间憋尿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统受伤,节日期间暴饮暴食和作息不规律、过度饮酒带来的消化道急症等都困扰着即将迎来节后工作生活的人们。对此,相关科室的医师表示,假期结束在即,市民可清淡饮食,注意休息,调整至最佳状态迎接节后的工作生活。

  高速路堵 司机“内急”酿隐痛


  中秋节当天,北上自驾出游的市民张先生由于长时间憋尿,出现尿路感染症状,隐痛伴随旅途,十分扫兴。记者获悉,长假期间各地景点人满为患,厕所难进,不少司机在路上遭遇严峻的“憋尿”考验,像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


  “长时间憋尿不上厕所,轻则导致尿路感染,重则膀胱被撑破,极少数甚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张永标医师指出,除了男司机,女游客因泌尿系统生理结构特点,也容易出现尿路感染。他提醒,如果出现过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返穗后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是否出现尿路感染。


  四种消化道急症需警惕


  记者从急诊科获悉,由于今年节日期间天气状况良好,迄今为止本地医院急诊并未出现常见的“节日就诊潮”,就诊人数较往年增幅不大,以肠胃病、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就诊人数比平时多两至三成,不算多。不过,酒精中毒平均每天一到两例,都是男性。” 张永标指出,估计未来几天,节日期间暴饮暴食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就诊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节日期间最常见的四种消化道急症分别是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高翔副主任医师指出,前两者发病主要和在外旅游时不讲究饮食卫生有关,而如果节日期间吃得油腻,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加上饮酒,则容易出现后两种疾病。


  高翔提醒,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发病时容易被混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市民应注意区别,别耽误就诊时间。其中,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有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呈腰带状放射,像刀割一样,且伴随恶心呕吐。而急性胆囊炎也有剧烈上腹部疼痛,但向右肩部放射,部分患者伴有黄染,尿液像普洱茶的颜色一样比较浓,皮肤和眼白变黄。“急性胰腺炎的发作有迷惑性,尤其要重视。”高翔指出,有些患者节日期间猛吃大鱼大肉,饮酒多,发病两三天后缓解,有些人则可能疼痛两三天后突然恶化,变成重症,必须进行手术。往年甚至有病人半夜发病,忍了一夜,次日早晨死亡。


  收假要收心  饮食减油盐


  过长假堪称一场“健康消耗战”。临近节日结束,如何让自己以健康的身心状态开始节后的工作?专家建议,在假期收官阶段,首先要收心调作息,饮食则应减盐减油,清淡为主。


  留守族应减少上网时间,逐步将入睡和起床时间挪前一点,将生物钟调整到上班状态。外游返穗后,可以在家补充睡眠,适度到公园锻炼。要特别提醒的是,节日期间儿童的作息规律与父母同步,尤其是幼儿,容易兴奋难入睡。调整作息时,应减少看电视时间,增加睡前散步、按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