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讯 记者夏杨、通讯员简文杨摄影报道: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暖箱中,早产男婴“小希望”(化名)不时抖动一下孱弱的身躯。一个多月前,他的母亲不辞而别,再也没有回来。
今年5月28日出生的“小希望”胎龄仅为28周,出生后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情况,且面色发绀,反应低下。其母亲阿英(化名)分娩前已决定放弃抢救,而且态度非常坚决,自愿签名不要抢救孩子。然而,这条坚强的小生命活了下来。医护人员对阿英进行了多次劝解,阿英勉强同意转入儿科治疗,但未交过一分钱的医药费用。
记者从该院妇产科了解到,阿英是未婚妈妈,贵州人,在天河黄村打工。阿英入院时,由两位朋友陪同,她的朋友曾拨打过电话给她的家属,但谈得很不愉快,还发生了争吵。阿英住院期间都是朋友送饭,家属从未出现。
按照病历上留下的联系方式,记者拨打了数次,电话中传来的只是电子声音:“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停机。”
医务人员介绍,阿英曾考虑过终止妊娠,但未成功。由于是前置胎盘、早产临产,在剖腹产手术中出血达到800毫升(正常最多为200-300毫升),术后身体很虚弱。6月1日阿英办理出院手续,当天上午她去看过 “小希望”,并想让他出院。医护人员告诉她,婴儿情况较危险,不宜带回家,儿科医生还提出了较完整的治疗方案。阿英称考虑一下,并说下午答复。6月8日,她来过医院一次,承诺会努力筹钱为婴儿治病,然而一去不返。
“患儿情况挺好,心、肺等重要器官没发现有突出问题。”儿科主任肖昕教授同时表示,此类早产儿需要专门的药物和营养配给,目前开销是个大问题。“小希望”住院近两个月,一直欠费,目前累计近3万元。虽然找不到他的家人,医院仍在努力救治他。“既然孩子出生了,就不能轻言放弃!”“小希望”出生时体重仅为1.25千克,现在近2千克。
肖昕表示,“小希望”的体重至少要达到3千克才可以转往福利院。院方已报警,希望警方帮助找到阿英。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