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自小大便细如筷子 原是肛门狭窄所致
媒体报道
阅读:

档案编号006


    身边


    个案


    病案来源:中山六院


    医学指导:中山六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专家任东林教授


    “在我进行手术的患者中,有的从小到大一直是排便细如筷子,本人及家长都没感觉到异常,最后才知道是先天性肛门狭窄。


    任东林说,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频繁出现排便异常,本人及父母家人一直把它当成上火、排便不畅来处理。孰不知,是孩子们的出口过于狭窄了。倒不是他们在生长发育阶段得了什么怪异疾病,而是在新生儿时期,消化道狭窄的情况未被及时发现。


    由于类似的扩大人体通道的手术,往往需要综合实力强、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手术费用也比较高昂,为此相当部分患者出于费用的考虑而一拖再拖。孰不知此类手术越早做越利于及早康复。


    消化道狭窄属于消化道畸形,受遗传、怀孕时感染等诸多影响,是一种常见出生缺陷,消化道畸形一般分为完全闭锁、开口狭窄、巨结肠等情况。据称,统计显示,每5000名新生儿当中,就有1名肛门闭锁或狭窄的畸形患儿出现,其中男孩占2/3


    任东林表示,以肛门闭锁、结肠闭锁等紧急情况为例,由于必须立即解决患儿的出口问题,往往进行了开口手术,解决了排便问题,却无法让患儿排便受到控制。在现实中,许多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在初期解决了出口的畅通问题后,并没太在意对功能的保护,排便完全处于无控制状态,不仅不利于清洁,容易引发感染并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容易导致患者形成自卑心理。


    一旦发现患儿有存在问题,就应充分考虑保护患儿的功能,如果早期手术不能进行保护,则在孩子6岁后,可将骨膜肌肉植入肛周,用这块移植肌肉当做括约肌使用,逐步恢复其正常的自主排便功能。手术及时,加上系统的训练控制,完全可恢复至接近正常排便功能。


    南都记者王道斌实习生叶梦蝶通讯员简文扬


    警示


    ★现有的影像技术在产检时不能发现这类畸形,关键应进行产后新生儿评估,家长如发现孩子频繁排便异常,也应主动就医进行筛查。


    ★及时手术矫正,70%-80%的患者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