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记者今天从位于天河员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处获悉,该院儿科接诊了一位2岁大的宝宝,因吃饭时突然抽搐,竟然一口咬断了陶瓷勺,并将勺柄误吞入胃中。
近期国内连续发生婴幼儿意外伤害事件。医生提醒家长,婴幼儿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警惕,多加小心,以免出现意外。
洋洋(化名)一岁左右就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了,这让爸妈十分欣喜。一开始洋洋爸妈还使劲盯着,生怕出事,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爸妈渐渐对就逐渐放松了警惕。这不,和平时一样,洋洋系着围兜,自己在餐桌前大口舀着饭吃。突然间洋洋抽搐起来,口唇也发生“阵挛性抽动”,一下子就把正在使用的陶瓷勺子给咬断了,还把咬断的勺柄吞了进去。这可吓坏了洋洋爸妈,他们第一时间送到了离家最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接诊的儿科副主任郝虎认为洋洋应该是热性惊厥引起的抽搐,在做了应急处理后,当务之急是把吃下去的勺柄取出,以免对消化道产生损伤。
手术在电子胃镜下进行,消化内镜科钟伟杰医生亲自操镜,很快在洋洋的胃里找到了陶瓷勺柄。然而,由于为了避免划伤孩子,儿童用勺一般表面光滑,这给医务人员出了难题,一时无法将其夹出。
钟医生灵机一动,用灭过菌的橡胶套从内镜下“运输”到洋洋胃部中,又用熟练的“微操”,通过内镜把勺柄包成“饺子”,这才顺利取出,整个过程耗时一个多小时。
图:从孩子胃中取出的断勺
经检查,由于勺柄边缘相对光滑,此次误吞对洋洋胃黏膜损伤不是很大,取出后观察两天后便出院了。钟伟杰表示,若是吞入锐器,则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婴幼儿用瓷勺有风险郝虎主任提醒家长要收好小物件,要避免使宝宝接触到尖锐、锋利的物品,若不慎吞入则容易引发食管出血、划破肠襞及周围的脏器,引起肠穿孔或脏器大出血。餐具应选用质量过硬的产品,如使用不锈钢制品或者硅胶制品。平时还应教育和提醒孩子,不要将硬币、纽扣、小玩具等物含在口中玩耍,不要让他们躺在床上吃东西,或含着食物睡觉。不要随意给孩子进食块状食物。在吃东西时家长切莫训斥、打骂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吞食了l异物,不要呵斥孩子,以免孩子紧张、哭闹时加剧损伤,也不要试图通过喂水和食物帮助孩子排便,应第一时间送到医院,而且在途中要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因为越哭闹越易发生意外。
tips:儿童各年龄期易发意外伤害
●新生儿期(出生-1月)容易发生窒息
●婴儿期(1-12月)容易发生跌落伤、吞入异物、烫伤
●幼儿期(13月-3岁)容易发生跌/坠落伤,吞入异物,溺水
●学龄前期(4-6岁)容易发生坠落、中毒、触电、烧伤
●学龄期(7-12岁)容易发生跌落、车祸伤、中毒及溺水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