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腹内宝宝营养不够,准妈妈们在孕期都会更加注意进补,但如果不注意科学饮食的话,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出“大麻烦”。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来了一位遇到了大麻烦的年轻孕妇。在吃了一些米粉后,她连吐12个小时,被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紧急剖宫产下宝宝后,她出现了全身器官损害,命悬一线,濒临死亡!所幸经过多学科专家的紧急联合抢救后,大人和小孩都保住了。
准妈妈吃了米粉连吐12小时紧急剖腹
在上周日,26岁的张琳(化名)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母亲节。一想到自己差点就要和还没有来得及见一面的宝宝永别,她就特别激动。
那天,怀孕38周+2的她,吃了一些米粉后,12个小时内呕吐了十余次,不仅上腹部剧烈痛,还呼吸急促,喘不上气来。
被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后,抽血检查显示她的尿淀粉酶升高,经过CT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经过医院妇科、产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麻醉科,ICU多学科联合会诊后,医生们认为张琳很可能是妊娠期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迅速开启绿色通道,为其进行了急诊剖腹产和剖腹探查,顺利地为她分娩了一名健康的小宝宝。
紧急抢救,濒死产妇转危为安
在手术中,医生们还发现,在张琳的腹腔里,竟然有将近1000ml乳白色腹水。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琳出现了各个器官功能损害,胰腺坏死,周围与网膜稀松粘连,在迅速转入医院ICU时的评估显示,她的预计死亡率为70%左右,情况十分危急!
转入ICU后,她逐渐出现严重休克,濒临死亡。同时,她还出现各个器官功能损害,包括重度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最低84,而正常人的这一指数要大于250。
此外,她还出现了急性肾功能不全、Ⅲ级的腹腔高压等紧急症状,并且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患者命悬一线,任何一个治疗决策失误都可能致命!ICU主任寇秋野带领团队迅速抢救,进行呼吸循环等器官功能支持、降低腹腔内压力等。特别是由于患者是高脂血症胰腺炎,必须尽快把血脂水平降下来,为此,抢救团队启动了双重血浆置换。
经过抢救团队的努力,张琳转危为安,转至普通病房,拔除了所有腹腔引流管,可以下床,和宝宝亲密接触了。
孕妈要特别警惕“吃出来”的急性胰腺炎
寇秋野介绍,像张琳这种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发生率比常人要高。它发病急、并发症多、复发性强、病死率高,所以需要特别警惕。
一旦发病,可能会引起准妈妈多器官功能衰竭、流产、早产、产后出血,如果在孕晚期发病,还会容易导致胎儿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
寇秋野提醒,急性胰腺炎发病之初,多表现为呕吐、腹痛等,很容易误诊和漏诊,所以建议怀孕期间的准妈妈,要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一旦发现血脂升高,在整个妊娠期间,都应该密切关注相关数据变化。
在日常饮食当中,要均衡营养,特别注意控制血脂的摄入,不要暴饮暴食,以减少妊娠晚期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对于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准妈妈,建议要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孕妈妈饮食记住这“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1:注意热量需求。
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时一般都处于怀孕中、晚期,为保证总能量不少,所以米饭、面条等主食每天应保证250-350克。
专家说,尽量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主食,不吃长时间熬煮的稠粥、松软的面包及黏性大的食物,可用五谷饭取代白米饭,选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等。这样由于食物消化时间长,更有利于营养的控制。
原则2:少量多餐。
一次吃太多、太饱,血糖就容易突然升高,建议少量多餐,将每天摄取的食物分成6餐,一般为“三大餐三小餐”。
另外,孕妇空腹太久时,容易产生酮体,特别要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的时间相距过长,所以睡前要补充点心。
原则3:选择膳食纤维高的食物。
在总量一定情况下,多摄取高纤维食物,特别是多选择豆类及豆制品(这类食物升血糖的指数低),如绿豆、红豆等,并巧妙添加进主食,做成红豆饭、绿豆饭等。
原则4:蛋白质要适当。
孕妇每天蛋白质摄入在80-100克(每100克肉类含蛋白质15-20克),应保证摄入的蛋白质1/3以上为优质蛋白质,如肉、奶、蛋、禽、海产品、豆制品等。
最好每天喝至少两杯牛奶,以获得足够钙质,但不要把牛奶当作水喝,以免脂肪过高。
(记者/李秀婷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