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胸闷胸痛不适搁4天 男子险闯鬼门关
媒体报道
阅读: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简文杨 李饶尧)心肌梗死不再是中老年人专属,青壮年发病也变得越来越常见。更应警惕的是一旦青壮年突发心梗,往往病情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都会比老年人高。近日,中山六院接到紧急会诊,一名38岁男子胸痛胸闷四天了,到当地医院就医。医生发现其心电图十分异常,遂向中山六院急诊室发起会诊。

 

大意:心梗撑了四天才求医

 

接到通知,中山六院心内科欧毛德主任立即赶往急诊科会诊。原来患者在就诊前4天就出现感胸闷胸痛不适,但还是被他自己耽误了,拖到至病情加重时才到中山六院就诊。到院时,患者胸痛难受,不仅面色苍白,而且四肢湿冷,呼吸困难,心率飚到了125次/分,指尖血氧却降至82%,心律更是呈奔马律,种种体征都已征兆着他的心肌其实早已严重受损。

根据多年丰富的经验,欧毛德主任考虑患者“急性广泛前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非常大,刻不容缓,立即通知心内科导管室行急诊PCI手术治疗。

 


危急的心电图

 

糟糕:心脏冠状动脉“堵得慌”

 

患者的病情发展得很快,刚送到导管室,他的血氧已经下降到至74%,心率增快。心血管内科主任程康林主任医师立即给病人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帮助改善休克状态。可一针下去,出来血液是暗红色的。血液的颜色提示患者的氧合能力已降至了最危险的边缘。

患者术中的动脉造影结果也令人很揪心:左冠状动脉造影就已提示前降支近段起完全闭塞。按常规,仍需给患者做右冠状动脉造影,但患者病情危急,程康林主任当机立断:“不需要右冠造影了,立刻行介入治疗术。”

 


造影显示左前降支急性完全闭塞

 

医生用球囊扩张了闭塞病变的血管位置,置入支架后,冠状动脉血流明显改善了。看着患者很快症状缓解,血氧逐渐上升到安全水平,所有人都长松了一口气。患者生命体征转稳后,程康林主任才开始重新行右冠状动脉的造影,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原来右冠状动脉已经完全闭塞。仍需继续“打通”闭塞的血管。

 

警惕:年轻人心梗比老年人更危重

 

程康林主任指出,心肌梗死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加大,导致心肌梗死患者群体有越发年轻化的趋势。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认知误区:年轻人恢复力强,更能抵御病魔侵袭,但实际上,年轻人一旦突发心梗,往往比老年人更危重。这是因为,年轻人通常无心绞痛等心肌缺血预适应,而且相比老年人而言,年轻人心肌需氧量较大,发生心梗后起病急、症状险、且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因此,一定要及时求诊就医,莫要掉以轻心。

Q1:为什么心肌梗死越来越年轻化?

程康林主任解释到,如今中青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有压力增大、体力劳动减少、饮食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长期叠加,极易导致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

此外,许多年轻人经常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不规律饮食等不良习惯,其实会引发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

Q2:如何防范心肌梗死的“突袭”?

程康林主任建议,防范突发心肌梗死,日常生活中可多注重以下几点:

1.戒烟限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易引发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另一方面,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2.提倡健康饮食:遵循“四少三多”的原则,少糖、少盐、少脂肪、少淀粉;多蔬菜、多水果、多蛋白质。避免暴饮暴食。

3.积极运动锻炼:避免久坐,可考虑散步、游泳、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比如游泳、快走等,都是能锻炼心血管的方式。

4. 定期体检:尤其是都市白领群体,要注意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控制体重,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5.自我减压:虽然从健康角度出发,适当的压力能调动人体的机能和神经系统积极运转。但是压力不能太大,不能持续时间过长。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规律的生活作息,对缓解压力都有帮助。

官方微博

中山六院

中山六院就医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