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出现在手术室,却直接决定手术医生下一步的手术方案;他们不是法官,但每天都在“断案”,堪称医学界的“福尔摩斯”。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病理科医生,凭借着一双能与细胞对话的“火眼金睛”,为疾病做出最终诊断。虽然很多人对病理科这个科室相当陌生,但很多时候它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医界先导W.Osler教授曾说:“病理乃医学之本。”可以看出,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今天,记者将走进病理科,为大家揭开病理科的神秘面纱。
记 者 张 洵
通讯员 简文杨 李 朝
黄咏欣
寥寥数字的病例报告背后满是汗水
推开病理科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忙碌工作的机器设备,记者在中山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王超的带领下参观了病理科全貌。“每天一大早,取材室都会迎来标本的高峰期,所以我们要赶在标本送来之前先将机器检查一遍,以确保检测机器能正常运行。一般来说,一个标本送过来检测需要经过取材、包埋凝固、切片、HE染色并封片等一系列步骤,期间制作标本所耗费的时间短则两个小时,长则一天。很多患者都不理解,觉得我们出病理报告太迟了,但我们为了报告的准确性,必须耗费这么长的时间。病理报告上虽然只是寥寥数字,但背后却凝结着我们的汗水。”王超如是说。
在病理科,每个切片的医生每天至少要做五百多张切片,他们却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这一高挑战、高密度的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黄艳表示,在患者看来,病理科的工作很简单,只需要一张办公桌、一台显微镜、一张玻璃片就能完成工作了。但其实病理科的工作很复杂,医生面对的是5000个以上的病种、10000个以上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细胞对话。
但是,完成了病理报告就以为工作结束了吗?不,完成诊断的切片标本会被保留下来,成为珍贵的科研资料。到目前为止,病理科已经保存了从建院以来的所有标本,黄艳表示,虽然样本不断增加,但我们还是将这些资源保存完好。
与外科联手争分夺秒“抢救”病患
除了日常处理繁琐的标本切片及诊断报告以外,病理科还会迎来许多挑战时刻。黄艳表示,现在很多手术都需要做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相当于是手术进行过程中外科医生向病理医生申请的紧急会诊,面临的问题往往是术前预计之外或是术前经过各种检查仍然难以准确把握的难点。由于时间紧迫,病理科需要在情急的病变之中理出“头绪”,并做出分析和判断。所以,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于病理医生来说,是一项十分艰难艰险而责任重大的工作。
“由于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切片的形态的差别十分大,很难判断容易出错,而且将常规病理诊断一天做的工作浓缩在30分钟左右完成,不仅要求病理科医生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有重压之下迅速做出决断的能力。没有一定经验的医生是没办法独立发报告的。所以说,病理医生是在切片堆中成长的,1万例是‘入门’目标,要练就‘一眼准’的功夫,须5万例作铺垫。一旦病理诊断出错了还要进行二次开腹手术,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情急紧迫的关头找到头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王超表示,“另外,我们也有被同行误解的时候,他们总是认为我们只是靠着机器,坐在显微镜前面,“慢悠悠”地出检测报告。其实不然,医疗仪器哪怕再高、精、尖,也不能够代替病理医生的眼睛,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分秒必争做好报告。”
“断案如神”
拿下各种疑难病例
很多人以为病理科就只是每天根机器打交道,并不需要处理医患关系。其实不然,虽然病理科医生很多时候都是在显微镜下诊断病理,但有时也要“出诊”。有些时候,一些本院患者或外院患者对自己的病例存在疑惑时,便会来到病理科咨询。黄艳表示,在经历了前一轮的“生死判决”,患者可能在情绪上有了一些焦躁不安,所以首当其冲的并不是急忙诊断,而是要先安抚患者的情绪,并与患者展开深入交谈,在患者的只言片语中找到接下来能呼应上诊断的症状,这样的判断会更加准确。
这天,一位39岁的女患者找到了黄艳,这位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但在与患者沟通时发现患者早年有流产史,并出现闭经等症状后,认为这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再通过仔细查看该患者的标本后,黄艳确认为应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更为准确。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两者的病变本质不同,治疗方案不同,如果诊断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那么这个患者的子宫就能保住了,但如果诊断是子宫内膜腺癌的话,不仅是子宫,她的卵巢、输卵管就都保不住了,手术范围可能还涉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正因为这是一个仅有39岁的女性患者,黄艳认为不能轻易下“癌”的诊断,但同时不能当断而不断,贻误治疗的时机。所以,病理科医生手中这支笔的分量是一掷千金,不能随意下定论,而是要多观察患者的病症以及细胞是否存在癌变来准确进行诊断,这一技术活儿堪比医学界的“福尔摩斯”“破案”,只要揪出了“元凶”,接下来的治疗就让外科医生更加得心应手了。
所以,为了能够明确疑难病例的诊断,病理科每天下午五点都要进行全科疑难病例讨论,黄艳表示,每个病理科的医生都要有福尔摩斯的细心,才能以此来尽量保证诊断的正确性。
“中西结合”
成中医院病理诊断特色
相比于西医院,中医院的病理科虽然也配备了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用新的技术方法辅助判断,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主任谭俊青表示,除了引进西医的各种先进设备,我们也在积极探寻中西医结合的病理诊断。目前,我们将中医的“望闻问切”融入到病理诊断当中,不仅严格观察细胞的病理,还会在取材时先将肉眼可见的症状反映到病理报告当中去,如观测尿液的颜色,将其反映到病理报告当中。
“一个优秀的病理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从头到脚疾病的知识都要知道,不然就无法对疾病进行诊断。”谭俊青表示,现在很多患者都以为病理医生仅仅看病理切片就能做出准确诊断,其实病理科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病理诊断经验,还需结合患者临床各种表现做出诊断。
谭俊青表示,未来中西医结合的病理诊断方法将越来越丰富,他希望通过丰富的诊断手段去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依据。“我担心因诊断不准,延误病情,也害怕因诊断失误,让患者失去一叶肺、一个胃,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谭俊青深知,自己每天面对的不只是切片,而是切片背后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也让每个病理科医生始终精益求精,不敢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