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梁瑜 通讯员简文杨 李饶尧报道 上周,黄先生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全家欢呼雀跃,视若珍宝,但洗澡时,孩子妈妈突然发现胖小子两边 " 蛋蛋 " 不一样大,这让全家人心情急转谷底,陷入恐慌:我的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黄先生急忙带着宝宝前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经该科王德娟主任医师接诊并检查后,发现宝宝为交通性鞘膜积液,马上收治入院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当天就出院了。
鞘膜积液是因鞘状突未闭合
中山六院泌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称,引起男娃双侧阴囊不一样大小的原因有很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解释说,其中一个常见的病因就是鞘膜积液。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增多而形成囊肿者,称为鞘膜积液。
宝宝之所以有鞘膜积液,是因为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 2-3 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7-9 个月时睾丸经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同时附着于睾丸的腹膜也下移形成鞘状突。出生前后鞘状突大部分闭合,仅睾丸部分形成一鞘膜囊。正常时鞘膜囊仅有少量浆液,当鞘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失去平衡,如分泌过多或者吸收过少,都可形成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有四类,交通性鞘膜积液最危险
鞘膜积液有四种类型: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以及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和交通性鞘膜积液(先天性)。
" 交通性鞘膜积液尤为值得宝宝父母注意。" 王德娟指出,因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液,是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囊可经一小管与腹腔相通。有时可有腹腔内脏器进入鞘膜囊,导致先天性腹股沟疝。
得了交通性鞘膜积液,小孩可能并不会有任何疼痛感,然而家长可在阴囊或者腹股沟处观察到肿胀,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肿胀可能在躺下或休息时减轻,于活动增多或者哭闹的时候变得更明显。积液少时无明显不适,积液量多时才感到阴囊下坠、胀痛和牵扯感。大量积液时有可能会影响排尿、行走,合并腹股沟疝时,可能发生嵌顿疝。
超过2 岁仍有积液建议做手术
王德娟表示,如果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患有交通性鞘膜积液,则需要在每次的儿科保健体检时格外注意这方面的检查,一直到孩子满 2 周岁,通常积液可自行吸收消退。
如果积液超过 2 年,建议采取外科手术解决。一个目的是为了移除阴囊内的液体,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修补腹腔和阴囊之间的开口。如果合并腹股沟疝,孩子阴囊部位肿块平躺无法回纳、出现触痛或者存在难以描述的不适感,这可能提示出现了嵌顿疝,需立即就诊,可能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用带线针结扎鞘状突
手术会怎么做?王德娟介绍,目前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有两种:一是传统开放手术:沿腹股沟切口或下腹部切口,处理皮下各层结构,游离鞘状突至内环后结扎;二是腹腔镜手术:在脐部周围做小切口,建立通道及气腹后即可观察到未闭的鞘状突,用带线针经皮肤穿刺进行结扎。
相对来说,腹腔镜手术更有优势。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口小且隐秘,不影响外观;操作简单,误伤周围组织风险小;还可同时观察双侧鞘状突,减少对侧二次手术的风险。
原文链接: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d5279b61bc8e0e97e0003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