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早上,“第六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开幕式启动,本届会议以“倡导循证医学,聚焦自然腔道”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数百名国内外消化道疾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胃肠肿瘤、肛肠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进行诊疗交流,其中不乏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医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的教授学者,以期多维度呈现消化道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汪建平教授指出,我国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特征,这种情况不容忽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山六院完成结直肠癌手术有2051例,其中30-40岁占比6.47%,40-50岁占比15.32%,结直肠癌并非老年人“专属”。专家提醒,结直肠癌是目前可预防的少数几个肿瘤之一,一定要重视早期筛查,提高人群早筛率,截获癌前病变信号。
形势:
结直肠癌并非老年人“专属”
来自中山六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院完成结直肠癌手术达2051例(直肠癌905例)、肿瘤化学治疗13539例。
汪建平介绍,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从2007年建院之初每年仅收治40例结直肠癌,迅猛增长到如今每年收治结肠癌新发病例数患者3000余例,总共诊治患者已经超过一万例。据介绍,近年来随着经肛直肠癌根治术(taTME)的应用,该院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率至今已提升到90%以上。
正在着手研究结直肠癌发病人群的中山六院结直肠外科专家练磊表示,从今年上半年医院2051例病例的年龄层数据分析,一半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是60岁以上人群,但是其发病的年轻化也不容忽视,具体数据显示:30岁以下占比2.33%,30-40岁占比6.47%;40-50岁占比15.32%。
“结直肠癌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具体的病因,但是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一些风险因素:发病与经常吃富含血红蛋白比较多的红肉、长期高蛋白低纤维饮食,肥胖、喝酒等生活特性有一定的关系。”专家介绍。
广州每天约有7.5人被诊断为结直肠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等。目前全世界范围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处于恶性肿瘤的前三位,正在以每年4.2%的速度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持续性升高和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肠癌某种意义上也是种“富贵病”,吃得越多,肉食占比越高,肠癌风险越高。
查阅数据发现,广州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相比十年前上升了50%,每天约有7.5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结直肠肿瘤在广州一度攀升至肿瘤发病排名的第二位。
提醒:
一定要重视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是目前可预防的少数几个肿瘤之一,早期筛查一定要重视,这与生存率息息相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任东林表示,在他们出访交流时发现,韩国结直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在全球位列第一,这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非常重视早期筛查,及时截获癌变信号。
目前已知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良性病变)演变而来,由腺瘤发展为结直肠癌平均需要7~15年,在这期间完全有机会早发现早治疗。从包括中山六院在内的国内结直肠癌治疗大数据显示,早期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进展期肿瘤五年生存率则不足70%。如能在息肉阶段便将其切除,则可避免进展成癌症,不仅创伤小、痛苦轻、治愈率高,而其能够大大节约治疗费用。
专家提醒,对于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每年的体检专项筛查,同时,结直肠癌并非“老年人”专属,无论是高危人群还是普通人群,一旦发现有大便异常,如长期便血、大便规律改变等情况,一定要尽早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做大便潜血筛查或者肠镜等检查,尽早排查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发病率。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简文杨、李饶尧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简文杨、李饶尧
本次大会也正式发布了第二届中国“十佳消化道临床研究”评选结果:
第二届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 腹腔镜对比开放远端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CLASS-01随机临床试验
通讯作者:李国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第一作者:余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3年无病生存率不劣于开放手术。该研究为解决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争议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撑,在世界上首次为微创胃癌治疗提供了“中国模式”,已被2019年NCCN指南所引用。
2.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3年结果
通讯作者:王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叶颖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第一作者:高志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CME手术可提高结肠癌手术标本质量,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而且并没有增加手术风险。项目组继2013年为CME手术提供了确切的解剖组织学基础后(发表于Journal of Anatomy),进一步通过这项为期5年的前瞻性、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双盲对照研究,为CME手术提供了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循证证据。
3. 改良FOLFOX6 加或不加放疗对比氟尿嘧啶加放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中国 FOWARC 试验的最终结果
通讯作者:汪建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第一作者:邓艳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1)对比标准放化疗,mFOLFOX6同步放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可为肿瘤位置特别低、有强烈保肛意愿的患者创造更大的机会选择等待观察策略。(2)单纯mFOLFOX6化疗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肛门功能显著改善;尽管pCR率较低,但与标准放化疗有相似的远期生存,提示部分患者可能豁免放疗。FOWARC研究丰富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模式,对保护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优化我国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4. 中国高危人群胃癌发生风险预测量表的建立与验证:全国多中心研究
通讯作者: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杜奕奇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第一作者:蔡全才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本研究建立的“李氏量表”是目前为止国际上最精准的胃癌筛查量表。该量表目前已经应用于全国多中心无症状人群的前瞻性胃癌筛查工作,根据GECA联盟公布的数据(2018年3月~2019年3月),初步筛查对象共23,709例,中高危人群中有42%的筛查对象进行了内镜精查,共发现46例胃癌(其中早期胃癌36例,占78.3%),筛查阳性率高达1.9‰;再次验证了“李氏量表”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价值。
5. 基于中国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参与及病变检出情况
通讯作者:赫捷 医科院肿瘤医院、代敏 医科院肿瘤医院
第一作者:陈宏达 医科院肿瘤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本研究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数据,阐明了高危人群肠镜筛查参与率及病变检出率等筛查有效性指标,鉴别出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优化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模型以及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特征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6. 幽门螺杆菌根治及补充维生素和大蒜素对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随机干预试验的随访结果
通讯作者:潘凯凤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游伟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第一作者:李文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胃癌高发人群22.3年的随访发现,Hp根治持续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并显著降低胃癌死亡风险;并首次发现在营养素缺乏地区补充维生素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和死亡风险,补充大蒜素亦可降低胃癌死亡风险。从而为胃癌的一级预防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7. 一种用以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新型诊断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为期6年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通讯作者:陈旻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作者:何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覆盖中国东西南北中,是目前样本量最大、最具中国代表性、检查方法及检测指标最全面、并通过外验证证实了模型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时,为方便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了简单直观的 Nomogram 进行展示,应用于临床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优势,对于临床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8. 伏诺拉生对比兰索拉唑治疗亚洲糜烂性食管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Ⅲ期随机、双盲、双中心研究
通讯作者:陈旻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作者:肖英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伏诺拉生(每日20 mg)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8周黏膜愈合率与兰索拉唑(每日30 mg)相当,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伏诺拉生有望成为首个在中国上市的P-CAB。
9. 改良二联疗法对比铋剂四联疗法用以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治效果
通讯作者:兰春慧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第一作者:杨靖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共一作者:张意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改良二联疗法与目前指南推荐的铋剂四联疗法疗效相当,但依从性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治疗费用更低,作考虑作为根除 Hp 经验性治疗的一线方案。本研究为治疗 Hp 感染提供了新的策略,尽可能避免继发性耐药。
10. WISENSE(实时质量改进系统)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中盲点监测的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于红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第一作者:吴练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结论及意义:内镜精灵(WISENSE)将传统消化内镜系统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使医生在内镜检查时可实时监测内镜画面,并主动提示检查盲区,监测内镜操作质量。该系统具有减少胃部疾病漏诊的潜力,而且是一种准确评估胃镜检查质量的有力工具。
原文链接:https://pc.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detail/1059679?sit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