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盘点2019年:三位广州好医生,温暖全中国!
媒体报道
阅读:

21世纪第三个十年即将如约而至。回首2019年,相信很多人都会感慨万千,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对于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团队而言,最难忘怀的当属我们采访过的三位广州好医生。

 王磊:活着每一天,生命我主宰!

6月23日,荣获“中国好医生”称号的结直肠癌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王磊,因身患胰腺癌,不幸去世,终年50岁。

“我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希望主宰生命的厚度。”曾主讲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被评选为“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的王磊,患病后曾这样告诉有约君。

他一边抗癌,一边不改悬壶济世的医者本色,如常出现在诊室、病房、科研会议等场合中。

生命倒计时39天,王磊拖着病躯,忍受着癌痛,参与对疑难病人的会诊。

生命倒计时22天,他状态不佳,仍坚持在网上回答一位病人的用药咨询。

这位可敬的医生践行了他许下的誓言:把对病人的关心、对医学研究的热爱、对医学后继者们的关切,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他与病魔顽强搏斗的精神,也必将激励更多人珍爱生命,顽强奋斗,不向多舛的命运低头。

医者之勇,当如是!

 张红:高空吸尿救人,他是我们最想遇到的那种医生!

11月20日,在广州飞往纽约的航班上,一位老人突然发病,无法排尿。紧急情况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张红医生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肖占祥医生的协助下,持续37分钟,用嘴吸出老人约800毫升的尿液,使老人转危为安。


“医者仁心!就算是亲儿子,都不一定能做到这种地步!”张红的举动让网络沸腾了。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感动和钦佩。

当事人却觉得没什么可激动的。

“当时只想尽快帮他,引流出膀胱内积存的尿液。” 张红告诉有约君,救人是出于一个医生的本能,“医科毕业典礼上我宣誓要把一生都献给医疗事业,我相信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个医生都会这样做。”

有同行调侃,没想到业内公认的厚道人张红,会以这样的方式“红”出圈。

他幽默接招:“这件事过后有两个后遗症,一是太太不亲我了,二是越好的啤酒越不敢喝了。”

张红或许不是最聪明的医生,或许不是最顶尖的医生,但他一定是患者最想遇到的那种医生: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患者。

医者之爱,当如是!

袁士翔:每天到超市买鸡翅练手,只为手术台上万无一失

 12月中旬,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一位广州大叔深藏2年的小秘密:每天要到附近超市买鸡翅鸭翅。

他就是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袁士翔医生。

独家曝光这个秘密的有约君,开心地给自己加了一碗鸡翅和鸭翅。

袁士翔为啥要这样做?

“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手的灵活程度相当重要,通常1个1毫米的切口都要缝十来针,所以一定要‘快准狠’,而且手千万不能抖。”

手术并非每天都有,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怎么办?

于是,他想到了这个最简单却又最难坚持的办法:每天下班后加练一小时。

在持续多日的采访中,有约君被袁士翔医生深深感动。由于经常要埋头手术,他的颈椎不好,就在家里装了一个牵引器,戴上颈托做练习。

医生出诊、查房、手术,超时加班是职业常态,本来就够累的了,下班后好好休息不行吗,为啥要这么折腾自己? 

对于这样的问题,袁士翔的回答让人动容:

“医生平时要有技术储备,储备得越多越好。再怎么困难(严重)的病人,你都要有信心把它拿下来,否则一旦这样的病人到了你手里就完了。”

为了手术台上病人的一线生机,为了守护生命。

医者之仁,当如是!

 我们的心被这样的医生温暖,我们也希望医生们能获得全社会的尊敬与爱护,希望在他们加班出诊时,能获得病人由衷的感谢,希望在他们力所不逮时,能获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

我们更希望,医生能在2019年底出台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充分保障下,安心地上班,安全地回家,迎接亲人的笑脸和拥抱。

2020年,广州日报健康有约也将向大家介绍更多发生在医患之间的暖心故事,推出更多精彩的保健防病科普报道,当然还要继续派发好用实惠的“粉丝福利”。

2020年,请继续和我们一起前行,与健康“有约”!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何家

原文链接:https://pc.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110559?sit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