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简文杨
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诊过这么一个“奇葩”案例。一位女士第一次怀孕自然流产,第二次怀孕后她的妈妈就逼着她绝对卧床休息,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不允许下地整整6个月。等母亲带着这位女士来医院求诊时,患者走路已经摇摇晃晃,检查时发现下肢的肌肉已经明显萎缩,真是让人无奈。
那么到底该如何保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曾海涛副主任医师和大家分享下。
怀孕就是自然淘汰的过程
在整个女性人群中,临床妊娠总的流产率大约为15%左右,如果计算生化妊娠的话,总的胚胎丢失率要高达60-70%,在所有受孕的胚胎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能够转化为存活的新生儿。
何谓生化妊娠?
就是在怀孕的极早期流产就发生了,女性自己都不知道,可能一点表现都没有,顶多是月经略推迟几天,月经量稍微多一些而已。曾海涛表示,怀孕其实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的过程。
曾海涛表示,在怀孕12周之内,约有25%到33%的准妈妈们都会出现轻微腹痛,阴道少量流血的情况。有少部分患者出血量会多一些,出现这些症状请大家不要紧张,但是绝对要重视。
有出血可及时就医但别太紧张 医护会进行处理
不推荐常规测定孕激素水平指导保胎
导致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比例大约为50%左右,其他主要的原因为母体因素,包括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异常、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原因不明因素(包括血栓倾向等)。真正由于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孕激素水平缺乏导致的流产所占的比例很小。
所以说,不推荐常规测定孕激素水平指导早孕保胎!
临床上检测孕激素水平的理由是流产的一个原因是黄体功能不全(比例很小),黄体功能不全会导致孕激素水平低,进一步导致流产。如果及时发现,可以补充孕激素,防止流产的发生。但是实际上用检查孕激素水平来判断黄体功能,这种方法并不可靠,正常妊娠的孕激素水平波动范围很大,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有一半人的孕激素水平是正常的。因此,不推荐常规测定孕激素水平指导保胎。
不推荐卧床休息进行保胎
即使医生再怎么重复强调,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卧床休息可以减少流产的发生,还是会有不少准妈妈特别是她们的“婆婆妈妈”们不愿意认同。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案例就是这类思想的极端表现。
其实,不用循证医学证据,靠常识也应该能判断卧床休息保胎是没有用的。有近一半的流产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这种情况下,流产已经无可避免,不要讲卧床休息了,哪怕天天打黄体酮,甚至于把患者“泡”在黄体酮里也无济于事。
再设想一下,孕妇走个路,打个喷嚏就“掉下来”的孩子,即使勉为其难保住,健康状态还会好吗?
不推荐常规应用口服或肌注黄体酮进行保胎
根据2013年发表的关于孕酮预防流产的最新Cochrane综述(最权威的循证医学证据),其结论是:应用黄体酮(无论是肌注还是口服)预防流产是无效的。WHO(世界卫生组织)也不推荐应用黄体酮保胎。
当然,在少数情况下,例如早孕期因故手术切除黄体的病人和部分因手术操作导致黄体酮水平下降的IVF(试管婴儿)病人。还是需要遵从医嘱,补充黄体酮。
原文链接:https://open.weixin.qq.com/connect/oauth2/authorize?appid=wxcf3bc3610c65b950&redirect_uri=https%3A%2F%2Fycpai.ycwb.com%2Famucsite%2Fpad%2Findex.html%23%2Fdetail%2F599506%3Fsite2&response_type=code&scope=snsapi_userinfo&state=STATE#wechat_redirect